廣東東莞以龍頭企業帶動,以市場化、專業化方式幫助南疆開展生態建設。“生態援疆”首先著眼提高南疆的綠化率,然后發展生態旅游產業,解決當地就業問題,并打造綠色產業化“智庫”,走出了一條農林產業科技化新路
地處新疆喀什近郊的兵團第三師41團草湖鎮,過去曾是一片沼澤遍布的荒漠,自然環境惡劣;而今卻成為一個湖光閃爍、綠樹成蔭、產業聚集發展的“特色小鎮”。草湖鎮的變化,與近年來廣東東莞援疆工作隊在當地開展“生態援疆”的探索和實踐有關。
“由龍頭企業帶動,以市場化、專業化方式幫助南疆開展生態建設,是我們當前的主要做法。”東莞援疆干部、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招商局副局長龐然介紹說。

近日,記者來到草湖鎮郊,一個種植著品類繁多苗木的青翠林區讓人眼前一亮。這個占地2000畝的精品林業產業園,就是東莞援疆工作隊通過引進國內生態環境領域的龍頭企業——東莞嶺南園林(29.500,0.69,2.40%)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綠美南疆林業產業園”項目。
“南疆生態資源匱乏,干燥缺水,鹽堿地和荒漠化嚴重。我們通過技術手段,引進和馴化更多的常青樹、彩葉樹、叢生樹種及花卉種類,豐富當地綠化苗木資源。”綠美南疆林業產業園總經理助理段來軍說。
“這個生態援疆項目首先著眼于提高南疆的綠化率,然后是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幫助當地解決就業問題。”龐然介紹,該產業園項目預計總投資4.65億元,廣東援疆資金安排補助資金4300萬元,致力于打造南疆花卉苗木繁育示范基地、南疆最大的苗木花卉交易中心以及AAAA級旅游景區。
值得一提的是,該產業園采取“公司+苗圃+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當地群眾精準脫貧。周邊群眾到園區種樹,每個月可獲得3000多元的工資收入,實現了“一人就業、一戶脫貧、一家穩定”。同時,產業園還通過訂單模式,引導周邊苗圃農戶科學種植,解決銷路。產業園從2016年10月份啟動建設至今,已累計帶動就業近2000人,種植119種、310萬株花卉苗木,完成園區道路、管網鋪設、旅游中心區景觀打造以及辦公樓建設。產業園計劃于近期對外開放營業。
如何使“生態援疆”建設更加科學化、更富成效?東莞援疆工作隊借鑒廣東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的經驗,正著力打造綠色產業化的“智庫”——第三師(東莞)產業發展研究院。
據介紹,研究院下設南疆生態科學、特色林果、鹽堿地治理等5個研究所,引進來自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專家教授,以期走出一條農林產業專業化、科技化的新路,推動南疆的生態治理。
“這幾大研究所是針對南疆地區的生態環境和農林業發展面臨的難題所設立的。比如,鹽堿地治理研究所就是依托清華大學的脫硫石膏等技術,為南疆的鹽堿地治理提供技術上的支撐。”東莞援疆干部葉林介紹。
目前,嶺南園林公司牽頭建設的南疆生態科學研究所已初具規模,開始展開南疆生態科學調研活動,并已成功申請到廣東省科技廳南疆精準滴灌項目資助,相關試驗已經啟動。下一步,研究院將繼續完善內部機制,申請更多科研項目,幫助南疆建設更加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文/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