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蒼茫中,成吉思汗廟巍峨挺拔,在迎接完一批批中外游客后,這座世界上唯一一座紀念成吉思汗的廟宇恢復了寧靜。
作為中國4A級旅游風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官方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資料顯示,每到夏天,來這座廟宇參觀的游客不僅有國內游客,更吸引著韓國、日本、法國以及港澳臺民眾的流連忘返。
拾階而上,通往成吉思汗廟殿共有八十一級臺階。由花崗巖砌成的這些臺階,共分九組每組九級。

解說員告訴記者,成吉思汗廟的整體建筑格局與南京中山陵極為相似,從遠處和高處看外觀呈“中”字型,布局以主園路為中軸線左右呈對稱形式。美中不足的是,其建筑規模較中山陵小了許多。
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區北部罕山之上的成吉思汗廟,始建于1940年5月5日的成吉思汗廟,因在“文革”期間東殿嚴重倒塌,1983年復建,1987年開館至今。
記者從成吉思汗廟管理處獲得的消息顯示,該廟殿由一個正殿、兩個偏殿和東西長廊構成,集蒙、漢、藏三個民族建筑風格于一體,面積822平方米,高30.2米。
該廟解說員對記者說,由于成吉思汗廟的獨特建筑特色和風格及其歷史意義,目前已經成為烏蘭浩特的象征,使得在方圓25公里的范圍內沒有任何一座山能夠阻擋它的雄姿和人們的視線,一眼就會看到它。
步入大殿,值得一提的是一幅“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戰爭示意圖”,這幅圖上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標注有“斡里扎河之戰”“十三翼之戰”“闊亦田之戰”等六大戰役。
北京游客對記者表示,最使她難忘的是成吉思汗廟中的一幅《暢通東西方》的壁畫,這幅利用三聯繪畫結構制作的壁畫,非常具有立體感。
周婷表示,這幅壁畫的最大價值在于成吉思汗在12世紀末讓東西方使臣進行的文化、科技、商業、交通、建筑等方面的交流,增進了東西方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推動了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文/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