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首批38個的“廣東省森林小鎮”名單公布,中山市南朗鎮、板芙鎮、古鎮鎮、南頭鎮等4個鎮區入選。森林小鎮建設是廣東創建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的重點項目,中山提出了組團發展、全域聯創的思路,以及力爭到2020年實現25個鎮區全部達到森林小鎮標準、打造全域森林小鎮的目標。
“通過全域聯創,全方位提升城鄉綠化一體化水平;通過組團發展,建立鎮區之間自然生態系統的互惠互享與互聯互通。”中山市林業局介紹,市財政專項安排450萬元資金用于“全域森林小鎮”總規和18個建制鎮分規的編制工作。各鎮區紛紛創新思路舉措,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創建熱潮。
南朗鎮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轄區面積218.86平方公里,是中山市面積最大的鎮。截至2016年底,該鎮林地總面積6017公頃,其中省市兩級生態公益林413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5.6%。

偉人故里是如何創建森林小鎮呢?南朗抓住了孫中山故居創建國家“5A”景區的契機,該鎮投入5850多萬元對主要道路、中心區域、一河兩岸進行綠化改造升級工作,尤其是選擇翠亨大道等具有代表性的路段作為示范段,種植人面子、鐵冬青、樟樹、桂花等嶺南花木,讓綠色通道成為展示偉人故里經濟、環境和資源發展的窗口。
古鎮則以生態燈都建設為主線,以濕地公園建設為抓手,構建“一軌兩心三組團,三片綠地七大園發展格局”的生態大格局,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中心濱河濕地公園”項目今年已經正式啟動。該項目深度挖掘古鎮歷史文化底蘊,賦予了公園“新河古韻”的內涵,與燈都生態濕地公園連成一片,構成古鎮中心區一個重要生態廊道和景觀,將極大提升古鎮生態景觀環境。
據了解,接下來古鎮還將在加強古樹名木保護上下功夫,加快完成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的資料錄入工作,建立健全古樹名木普查檔案,開展古樹名木公布、掛牌工作,并為每株古樹名木制作標簽銘牌,抓緊對普查中發現的病弱古樹名木進行搶救復壯工作。(文/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