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都市田園,溧水得天獨厚。緊鄰祿口國際機場,境內有寧杭城際鐵路溧水站,軌道交通S7、S1年底建成通車,秦淮河四級航道直達南京港,寧杭、寧宣等4條高速與S246、340等5條省道縱橫交匯,是華東地區鮮有的集空港、高鐵、水路于一體的立體樞紐城市。
溧水地處典型的江南丘陵山區,自古因水得美,因水而美,全區79個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擁有無想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東屏湖、環山河2個濕地公園,林木覆蓋率34.84%,城區綠化覆蓋率44.2%??諝鈨灹悸史€定在80%以上,PM2.5濃度平均值南京市最低。全區農田、水田、茶田、花田、果園、林地遍布,農業形態豐富。
更重要的是,溧水有1400多年建縣史,宋代詞人周邦彥、清代文學家袁枚等曾任溧水知縣,謝靈運、李白、顏真卿、楊萬里等歷代文人曾游歷溧水并留下大量詩篇,現存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無想寺、明代天生橋胭脂河、明代永壽寺塔等眾多歷史遺跡,為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所滋養的溧水廣袤鄉村散發出獨特的氣蘊。復興鄉村,人心所歸。

全域旅游,引流資源要素進鄉村
建設特色田園鄉村,溧水瞄準發展全域旅游。長三角人均GDP早已過萬元,現有常住人口1.51億人,居民收入增長推動旅游需求層次升級,超過2/3的人每年有度假需求,越來越多的人從景點觀光游轉向追求休閑度假和參與體驗式旅游,鄉村度假成為新趨勢,鄉村旅游快速發展。溧水主政者意識到,隨著城軌即將開通,旅游爆發式發展指日可待。
溧水全區劃定一、二、三級旅游環線,劃出重點建設片區,引進重要項目,精心打造特色村落,以點帶面,以點串線,帶動整個鄉村發展。溧水北部為城市建成區,優質的山、水、林、田及重點景區主要分布在中部及南部,一級環線為大環,全長119公里,全線串聯山水林田四大風貌區,溧水十景和若干個特色村,主要景點都處在一級環線上。尚未串聯的剩余資源通過二三級環線接入一級環線。一環全線路幅寬達六七米,全線道路單側配建3米寬的慢行系統,全線布點驛站配套設施。
位于中部的無想山,北接城市,南向鄉鎮,是最大的旅游輻射核。在無想山的珍珠南路入口,游客中心內,旅游資訊、當地農副特產品、文創產品,一應俱全。紅色的騎行道,不同設計的步道,蜿蜒盤旋在林間。負責無想山保護建設的溧水城建集團副總經理戴志盛介紹,經過幾屆政府接力保護,無想山沒有一座違建,沒有一處破壞,是江南難得的集山水寺林為一體的原生態山林。環山5個入口以及山中各處,配建服務中心和驛站,自行車道和步道,引人入山,與周邊即將建設的美國六旗等旅游項目呼應,成為集聚人氣強磁場。
無想山周邊,環繞著永陽、晶橋、洪藍、東屏等鎮街,通過一、二、三級環線,將游客導向散落在山中、水邊、田野間的各個村落。跟隨便捷的交通一起伸向農村的還有規劃、公共配套、各種人才、財力和資本。不求多,不求快,做一個,成一個,溧水特色鄉村改造步履穩健。2015年,一座閑置幾十幢宅屋的村莊——石山下被修整,枯樹老宅重獲新生,小村名聲大噪,成為田園鄉村改造的新標桿。曾夢想著離鄉進城的魏孟君幫城里的來客收集村上的雞蛋、干筍等農產品,一個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純粹的風景,精致的配套,獨特的產品,別致的氛圍……說到底,旅游是對另一種生活方式的體驗,溧水提出,把重歸鄉村生活作為打造全域旅游的出發點。取意千古名士陶淵明“歸去來兮”的追求,營造閑適、自在、親近鄉土自然的特色鄉村,溧水發出“重又生活”的號召。
無想山東面,今年國慶開村的涼篷下村,恢復了村口的菜園,舊時的排水系統被修整保護,原先放置大米、農具的農舍變身為主題酒店、設計師民宿、SPA香氛館、游泳池、健身房和地方風物館。不起眼的棚戶,被改造成咖啡、茶館、農家餐廳,鄉土文化和城市文明在這里交互融合。夜黑如墨,這個無比寂靜的小村燈火隱現,如此鄉村之夜足以安撫一天的勞累。
從石山下到涼篷下,人人都要脫離的鄉村,如今人人向往。都市藝術家、城市文藝青年、傳統手藝人、正成為鄉村的“常住人口”。流動產生活力,一個新的鄉土時代就在前方。

種田“種”風景,田園經濟提升鄉村文明
從無想山一線旅游環線往南,進入二級環線楓香嶺片區。車輪一轉,倏地天朗地闊,視野所及,黃澄澄的水稻接天連地,成排成列的田埂上,毛豆秧簇擁著紫薇。樹底串串豆,綠綠的,樹梢團團花,粉粉的。正值水稻灌漿時節,濃濃的稻香直撲過來。順著田埂往稻海深處行,稻香越發濃郁。
將農田、水田、茶田、花田、林地,變成景觀,溧水高標準農田整治已完成20多萬畝。按規定,國家、省、市三級財政支持農田整治,每整治一畝上級財政補助1500元,溧水提高整治標準,增加農田平整、桿線下地、綠化景觀、步道等整治內容,區級財政每畝再補1500元,重要片區每畝補2200元,僅這項農田景觀化工程,今年溧水區級財政投入就超過1.5億元。規劃至2020年,全區60萬畝耕地全部完成高標準整治,紅色的騎行道或步道將伸入農田花海,整個鄉村亦田亦景。
農田成景,背后是農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業經營方式的轉變。和鳳鎮吳村橋社區村委會書記周榮保介紹,村里今年還要整治5000畝農田,已有5位種田大戶有意流轉。全村4700人,超過四成在外,這兩年有1000多位在外地種菜的鄉親返鄉,回到溧水開發區上班,村里的田還是靠老人種,土地效益低下。整治農田,田和人都有新出路。
溧水50余萬人口,一半的人生活在鄉村和集鎮。帶領農民致富,農業還是主戰場。9月26日,南京溧水區舉辦“農產品公用品牌戰略發布會”,啟用該區農產品公用品牌“無想田園”,這是我省首個區縣級農產品公用品牌,首批14家使用企業在會上簽約授牌。
溧水山水相間、河湖縱橫、平原丘陵并存,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已形成林果、糧油、蔬菜、水產、禽蛋等七大主要產業,農產品種類雖多,但未能形成品牌影響力。讓好的產品共用一個品牌,聚力出拳,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是建設都市田園的必經之路。
實施區域公用品牌戰略,溧水將構建培育溧水農產品品牌管理長效機制,啟動建設農產品質量溯源監管平臺,確保品牌產品質量安全,拓展農業的產業鏈和價值鏈,打造都市現代農業品牌化典范。
讓鄉村的產品走出去,讓外面的資源聚進來,這樣的鄉村,活力噴涌如泉——這就是溧水的田園夢想。(文/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