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廣宗寺。
走進廣宗寺時,環繞于此的賀蘭山上已泛出霜雪。
廣宗寺座落于賀蘭山西麓,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蒙古語名“沙經巴德如拉格其蘇木”,藏文稱作“噶丹旦吉林”、漢文意為“兜率廣宗洲”。這里集藏傳佛教文化與賀蘭山自然風光為一體。
廣宗寺因供奉有六世達賴喇嘛即倉央嘉措的肉身靈塔而聞名蒙藏宗教界。寺廟建于1756—1760年間,鼎盛時期,其廟宇、僧舍達2859間,僧侶人數達1500多人。1760年清乾隆帝賜名為“廣宗寺”。

圖為廣宗寺中的高齡僧侶。
傳說倉央嘉措為尋找吉祥之地建寺,一日獨自來到這里,正在為自己向哪個方向走而猶豫不決時,忽然有兩個人迎面走來,雙方互相問候,倉央嘉措問兩人的姓名,一位自稱沙格達爾,一位叫達木丁。倉央嘉措聽罷,頓生疑惑:這兩個人的名字竟然和護法神的名字一樣,一個人是金剛手,另一個是馬首金剛,莫非……思索之間,兩位來者已不見。倉央嘉措明白,原來是佛祖派了兩位護法神來接他,這里必是殊勝吉祥之地。
后人為了紀念這一重要事件,就把廣宗寺的入口處稱為瓦其爾巴尼口子。還在兩側山石上雕刻了兩位護法神的神像,右側的是馬首金剛,左側的就是瓦其爾巴尼—金剛手。
距今一千余年的悠久歷史、藏傳佛教領袖之一的倉央嘉措在這里度過了晚年,鼎盛時期因其宏達的規模等特點令廣宗寺聞名于世。
經過時間的洗禮,廣宗寺已不復當年繁盛的模樣。

圖為甲木英勞登為寺中僧侶分發公益組織捐贈的毛毯。
廣宗寺現任主持甲木英勞登告訴記者:“我2000年來到廣宗寺,那年這里有一百多位僧人,現在只有七八十個,其中70歲以上的僧人占六成。”
“現在各家就一個孩子,家里也不愿意讓他們出家,即便有,愿意刻苦學習的孩子也是少之又少。”甲木英勞登坦言。
一個月前,佛教學校阿拉善分校在廣宗寺掛牌,明年將開始招生,用藏、蒙、漢三種語言學習佛經及相關課程。
天氣漸涼,廣宗寺的僧侶今年要第一次嘗試用電取暖,甲木英勞登希望通過新型的取暖方式讓高齡僧侶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文/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