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蓑衣樊村的濕地公園。
蓑衣樊村位于淄博市高青縣東部,黃河南岸,大蘆湖濕地自然保護區中心。該村明末立村,原名樊家村,因古時候農民常披蓑衣在田間耕作,后被稱蓑衣樊村。該村三面環水,濕地面積萬余畝,全村170戶,共602人,土地1570畝,耕地面積670畝,農作物以水稻為主。2013年蓑衣樊被認證為山東省旅游特色示范村,同年12月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美麗鄉村”。在淄博市委農工辦和各級部門的幫扶和引導下,蓑衣樊村先后建設旅游設施、改造街區環境,并實現了土地流轉,成立“大蘆湖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開啟了帶動村民一起致富的鄉村旅游新模式。


蓑衣樊村的稻田。
農民土地全部流轉公司化統一管理
“以前,村民世世代代以種地為主,沒有其他收入。”蓑衣樊村村委會主任司國營說,2011年,蓑衣樊村實現了土地全部流轉,將農民手中零散的土地集中起來,以公司化進行統一管理。村里的年輕人可以走出去發展自己的事業,每年既可以拿到土地的租金,又能通過在外就業拿工資,獲得雙重收入。
通過科學的管理種植,蓑衣樊村建成了高青大米標準化種植基地1500畝,創建了自己的品牌——“大蘆湖”牌大米。從2013年開始,蓑衣樊村與東營市海洋漁業局合作發展稻田養蟹項目,采用種養一體化的模式,在水稻中養殖淡水毛蟹,每年放養蟹苗10萬只,并于2015年舉辦淄博市首屆釣蟹大賽。
建設國際溫泉慢城大力發展鄉村游
淄博市委農工辦、高青縣委農工辦高度重視美麗鄉村建設,引導和幫助蓑衣樊村完成了街區亮化、環衛一體化等工作,蓑衣樊村從以前的“臟亂差”變成了干凈明亮的美麗鄉村。
“2013年以來,村里先后建設了蓑衣客棧、養生木屋、獨立別院以及星級農家樂30余戶,能同時接納200余人住宿。”司國營說,“東方紅會議室”可容納300余人開會,“人民公社大食堂”可同時容納500余人就餐,這些餐飲住宿設施由大蘆湖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統一管理,保證了游客的吃住。
今年7月,蓑衣樊村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了北京和深圳的兩家公司,計劃投入12億元打造“天鵝湖國際溫泉慢城”項目,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蓑衣樊村的度假小木屋。

別具特色的會議室。
農民變社員每年可分紅
2016年,蓑衣樊村成立了蓑衣樊村合作社,全村只要戶口在本村的村民都是合作社的社員,每年都可得到分紅。村民也可以入股,再次參與年底分紅。合作社的成立,集全村之力發展了鄉村旅游,聚起了人氣,實現了整村脫貧致富。
蓑衣樊村2013年入選“全國最美鄉村”,2014年被列入省旅游局重點支持、先行發展的范圍,2015年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農民的收入相較于以前翻了幾番。這個原本貧困的“鹽堿地”變成了如今富裕的“示范村”。
目前,蓑衣樊村還在繼續發展壯大,今明兩年將進行住宿餐飲擴大、農家樂提升改造和游樂設施等方面的建設,做到與老百姓一起搞經濟,促建設。(文/魯中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