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廣袤的鄉土,有無數赤子的鄉愁……
榮獲全國美麗鄉村建設典范市榮譽稱號、順利通過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縣(市)檢查驗收、全省首推《美麗鄉村建設規范山東省地方標準》……近年來,濟南市章丘區始終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推進城鄉一體、深化“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在手上,堅持規劃先行、合理布局,堅持示范引領、統籌推進,堅持標準化建設、整體提升,全區呈現出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自然景觀有效保護、歷史文明有序傳承,產業融合、生態宜居、城鄉協調的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

示范帶動優化格局
記者從區農辦了解到,目前章丘已創建達標26個市級示范村、78個區級示范村,引領了360個鎮級示范村的自主建設。章丘緊緊圍繞南部突出山水風情、中部彰顯泉水特色、北部打造田園風光的總體定位,實施全域統籌、資源整合,美麗鄉村示范村各美其美,全局異彩紛呈。
統籌建設布局。本著鎮街有重點、區域有示范、全區有標桿的原則,開展美麗鄉村示范行動,在不同區域探索多種方法,打造出產業帶動型、鄉村記憶型、綜合發展型多種版本。統籌規劃設計。從選村布局到產業項目,嚴格規劃、環評論證程序,具體包括村莊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公共設施規劃等7個方面內容,做到當前與長遠兼顧,符合當地實際和發展需求。市、區級示范村全部編制“三圖一表方案”,項目建設嚴格按“五步議事法”民主協商程序,規范審批,全面實行招投標制、施工監理制、竣工驗收審計制,確保了工程質量標準。統籌政策扶持。將美麗鄉村建設列入全區十大民生工程,納入科學發展綜合考核,探索建立資金保障機制,堅持以財政獎補資金為引導、鎮村投資為主體、項目資金為補充,社會資金和農民自有資金有效參與,累計實施惠民項目近千項,總投資過億元。
以點帶面放大效益
規劃建設“風韻水鄉”、“生態家園”、“魅力古村”三條精品示范線路,堅持“點線結合、產村融合、集群發展”……章丘充分發揮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在“三農”工作中的帶動作用,創造更大效益。
“連點成線”,建設精品示范線路。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保護生態、一線一景”的原則,對相鄰、相近的示范村精細規劃,串點成線,提高品質,重點打造,發揮集群示范效應。“風韻水鄉”示范線路,沿繡江河、繡源河布局,全長30公里,集旅游、觀光、休閑、體驗、采摘、親水于一體,凸顯“泉水文化、水鄉風情。“魅力古村”示范線路,以朱家峪、三德范等村為骨干,沿經十東路和章萊路向周邊擴展,全長25公里,融合古村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景觀,體現山鄉特色和鄉村風情。“生態家園”示范線路,以省道321線為軸線,以東庵、付家等村為支撐全長20公里,以瓜果飄香、生態農莊為主題,綜合展示我區北部良好生態環境和現代農業發展成果。
“擴點成面”,建設美麗鄉村示范片區。推動垛莊鎮“五彩山村”建設,圍繞南部山區五個貧困村,打造“花山、石村、綠林、清泉、原始”的旅游綜合體,租用民房發展民宿旅游,融合串聯百丈崖水庫、七星臺等景區,形成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入選省鄉村旅游十條精品黃金大道。
產村融合,打造美麗鄉村綜合體。以改善農村生態,提升農村環境為基礎,助推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生態美與產業強相互融合。對棚改舊改區域,按照城市社區標準,配套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合理布局21個特色園區,構建“社區+園區”的模式。對南部山區,注重把創建項目與發展鄉村旅游、脫貧攻堅相結合,壯大生態經濟、美麗經濟。對北部平原,注重把基礎建設與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相結合,助力一村一品、一鎮一業。

高點定位再造升級版
記者還了解到,今年以來,章丘把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放到建設濟南東部新區的大戰略中,放到四大提升工程的大框架中,放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格局中來認識、來謀劃,確保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各項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章丘將啟動“荷香小鎮、水鄉白云”美麗鄉村片區建設,以云湖南路為軸線,在章歷、楊南等10個省市級示范村實施以沿街立面改造、道路提升、環境綠化、民俗旅游等為主要內容的建設項目,整體突出粉墻黛瓦江北水鄉風格,突出水趣、情趣、野趣、逸趣,實現可行、可觀、可游、可居,打造優美村落、秀美街巷、景美庭院。強力推進標準化建設。以《美麗鄉村建設規范山東省地方標準》為依據,按照“消除D類、提升C類、壯大B類、做優A類”的總體目標,確保年底實現A、B類村莊覆蓋率達到60%的目標。創新監管機制,保障提升效果。今年在繼續推進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開發建立章丘美麗鄉村智慧平臺,利用第三方進行監管普查,把示范村和升級村納入平臺,實現信息在線共享,適時更新,動態監管。啟動泉水生態文化標志區田園風光區規劃,以百脈現代農業示范園為龍頭,規劃建設與步行區、舟行區、騎行區相融合的現代農旅綜合體。目前已完成初步論證。啟動今年區級示范村建設,每個鎮街建設一個區級示范村,進一步擴大示范村覆蓋率。(文/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