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古薛河,已流經數萬年。作為棗莊地區的母親河,孕育了歷史文化名鎮官橋鎮。官橋鎮因創造了古老的北辛文化而享譽四海。
7300多年的北辛農耕文化、5000多年的城邦文化,4000多年的車船交通文化……憑借著這些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官橋鎮以塑造“文旅特色小鎮”為目標,深入挖掘官橋鎮悠久的歷史文化,從風景旅游和文化旅游服務兩方面入手,達到自然風光與人文景點相輔相成,塑造高品質的特色旅游服務強鎮。
2017年初,官橋鎮明確了“培植壯大主導產業、弘揚燦爛歷史文化,建設魯南經濟文化強鎮”的發展思路。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產業發展融合上實現新突破。
正如官橋鎮黨委書記陳偉泰介紹的那樣,抓好傳承弘揚與保護開發,是官橋鎮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必須集全鎮之力深入挖掘、合理保護、精心打造,有效市場化經營運作,切實綻放官橋歷史文化的絢麗色彩。


孟嘗君禮賢園升級改造規劃設計圖
依托區位交通優勢做強薛河風景旅游
官橋鎮地處滕州南部,下轄54個行政村,區域面積64平方公里,總人口8.1萬人,是山東省中心鎮、山東省歷史文化名鎮、山東省特色文化建設示范鎮。
官橋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稱,西鄰104國道,京福高速、京滬高鐵、京滬鐵路,S344、S345省道穿境而過。官橋火車站年吞吐貨運量過千萬噸,是滕南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集中地。官橋功能完備、產業發達,是滕州市規劃的四個副中心城市之一,環境、資源、產業優勢得天獨厚,聯想昊達、魯南高科技化工園、辰龍煤基新材料坐落于此,是魯南地區重要的機械鑄造中心和機床產業配套產業區。
陳偉泰向記者介紹,官橋鎮山水秀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近年來,官橋鎮以古薛河為主線,把歷史文化游和生態休閑游相結合,在沿河兩岸搞開發、做文章,初步形成了薛河生態休閑旅游長廊,每年可吸引1.5萬人次國內外游客前來尋人類文明之源,游歷史文化名鎮。
位于新、古薛河之間的薛河生態休閑長廊,沿新薛河右岸延展。是官橋鎮近年來著力打造的生態環境優美、娛樂休閑、文明探尋、展現史前的重要區域景觀帶。近年來,該鎮不斷提升薛河生態休閑長廊的旅游檔次和水平,進一步增加景區旅游元素、拓展景區旅游深度、提升景區服務水平、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改善旅游居住環境,實現薛河生態休閑長廊景區的全面提檔升級。在這里可以盡情感受大自然的饋贈:從采摘果園到精品園林,從水韻游園到文物展館,從小橋流水到鳥語花香,從快樂垂釣到美味品嘗……景點處處引人入勝。同時,游薛水可南觀龍山巍巍,北探圣山廟宇,逆流而上尋覓昌慮古城,感受先賢范蠡的智慧。

北辛文化遺址

北辛文化遺址
挖掘文化內涵開發歷史文化旅游
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是官橋發展的獨特優勢,也是建設經濟文化強鎮的源泉。北辛遺址、薛國故城、前掌大商周遺址、西康留大汶口遺址等,是官橋鎮文化內涵所在;薛河省級濕地公園、大康留唐槐、古橋、古薛銀杏生態園、千畝油菜花旅游區等都是官橋旅游資源所在。
無特色不小鎮。官橋鎮立足悠久淵深的人文歷史文化,突破現有生態休閑游模式,以歷史文化為依托,大力開發歷史文化旅游。
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北辛遺址位于官橋鎮北辛村北首、薛河故道南岸,面積約5萬平方米。該遺址距今約6300年至7340年,屬我國新石器時代早期、母系氏族社會最繁盛階段,代表著東方最早的農耕文明。
大康留唐槐位于官橋鎮駐地東約1.5公里的大康留村東北角,原有古廟天齊廟,廟前有一株古槐,傳為唐代所植。古槐樹高10余米,樹干圍度5.2米,內已空,被稱為“虛懷若谷”,可容五人對坐。樹冠現存南北兩枝,猶如雄鷹展翅,氣勢壯觀。該樹曾遭三次火災,都劫后余生,老百姓把它當做神樹,村民們對它頂禮膜拜,以祈平安。1992年,村人集資立碑作記,在古槐北面又重立了南宋禮部尚書任居敬、任擇善祖塋碑二通,將古樹落、古姓氏、古廟、古樹合為一體,成為一景。
目前,官橋鎮積極爭取申報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委托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保護工程所編制項目規劃;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創建通過省級評審,已報住建部待批。北辛遺址保護與整治工程、古薛漢文化園(漢墓葬)布展工作推進順利;孟嘗君祠、毛遂祠和古薛會盟臺規劃定點等,已著手規劃實施。


北辛遺址文化博物館主體工程
創新舉措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模式
據記者了解,“十三五”時期,官橋鎮將打造“文旅特色小鎮”。小鎮核心建設區域內擬建重大建設項目,包括歷史景觀打造、自然景區打造及提檔升級、鄉村旅游打造、道路交通、基礎設施、文教、商業、地質環境整治等項目。“我們始終堅持全域旅游的理念,加快推進歷史文化遺址保護與旅游產業發展相融合。”官橋鎮黨委書記陳偉泰這句話指明了官橋發展方向。
近年來,官橋鎮委托有資質的文化策劃機構和規劃單位,對官橋文化資源進行系統規劃定位,對旅游產業開發進行研究探討,最大化利用古新薛河等濱水資源、魏樓銀杏等生態資源和北辛遺址、薛國遺址等歷史資源,形成一系列有特色、有品位、有影響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加大保護開發,讓“全域旅游”有看頭。官橋鎮抓緊實施漢文化園木棧道建設和館內布展工作,配套實施生態園林和停車場建設;加快推進孟嘗君陵園、三圣閣遺址等保護性修復;通過推進實施一批看得見、摸得著、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工程,讓外地游客走進官橋、品味歷史。
陳偉泰說,講好官橋故事,就是講好“滕州故事”、“山東故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抓好傳承弘揚與保護開發,是官橋鎮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必須集全鎮之力深入挖掘、合理保護、精心打造,有效市場化經營運作,切實綻放官橋歷史文化的絢麗色彩。
陳偉泰最后強調,在建設特色小鎮上要突出官橋鎮的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的優勢,打造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城鎮。“希望更多的文旅項目落地官橋,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結合官橋的旅游產業與國際城市加強合作,讓官橋了解世界,讓世界了解官橋,把官橋發展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