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頁,隨手一搜古鎮(zhèn),泱泱數(shù)千年的歲月累積把文明的續(xù)存灑滿了中華大地。就拿湖南來說,有嫻雅夢幻的鳳凰古鎮(zhèn)、有寂靜古樸的黔陽古城、有魚都水鄉(xiāng)的喬口古鎮(zhèn)、有漢族古鎮(zhèn)上甘棠....隨手攆出一個都值得細細游賞琢磨。對比一下靖港就顯得寒磣了不少,整個古鎮(zhèn)只有八街四巷七碼頭,主街道僅1275米,與其說是鎮(zhèn),可能更像是個古風村落,一樣潮濕斑駁的青石板路、一樣幽階蜿蜒的小巷、一樣粼粼清波的水道和高拱的石橋,似乎并沒有多少特色。

可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鎮(zhèn),一百年前卻是湖南四大米市之一、省內最主要的淮鹽主要經銷口岸之一、省內第一繁榮集鎮(zhèn)。據記載,鼎盛時期在靖港往來于溈水、湘江的寧鄉(xiāng)“烏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達千艘左右,民謠“船到靖江口,順風都不走”。很難想象現(xiàn)在規(guī)模不大的街道,百年前沿街鋪面林立,四地商賈云集,吆喝陣陣,往來舟船布滿水道,繩纜拉松之間,牽動著整個湖湘的口糧命脈。

走在靖港街頭,兩邊都是小工藝品和各類小吃,和很多商業(yè)氣息偏重的古鎮(zhèn)不一樣的是,基本沒過太多的推銷,走累了就去逛逛,不合適轉身出來,店家也不會太多勸誘,似乎和小鎮(zhèn)一樣,適應了平和舒緩的氛圍。

據傳,靖港原來是名字是溈港,后來唐朝名將李靖文武雙全,平定江南后駐軍于此,軍隊紀律嚴明,百姓為了紀念就將溈港改名為靖港,腳下這條不太長的路曾是千年前大將軍橫刀立馬的痕跡,這么看,走在上面似乎多了一點厚重。再往前走走,曾國藩行營赫然入眼。曾國藩作為晚清的名臣戰(zhàn)功赫赫,為人處世之道也為不少近現(xiàn)代名人推崇,可起兵之初,首次帶兵,就在靖港卻被太平軍打得全軍潰敗、血滿江畔,曾國藩因此兩度投水自盡,若不是部下營救,也不可能有以后的力挽狂瀾了。不知道曾國藩功成名就之后還會不會偶爾想起這個湘江邊的傷心地?

靖港不不僅經歷了兵營的風火、港口的興衰,也見證了近代革命的號角。1930年中共湖南省委機關的辦公舊址還存于此,賀龍、朱德、彭德懷等30多位先輩珍貴的書法手跡陳列在展覽館里,革期間的布票、糧票、郵票和紅衛(wèi)兵袖章、紅衛(wèi)兵大旗等近5000件文革物品似乎在述說這個即便已經衰落的小鎮(zhèn)從來沒有脫離過時代的惠存。

落日余暉下的靖港幽美之極,默默無聲。這里經歷了千年歷史、百年興衰,里面糅雜著商賈利好、兵刃相交、躁亂狂熱,喧囂的歲月駛過岸邊,卻又都緩緩而過,不再停留。(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