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鄉村小資源”?專業名稱中不知是否有“鄉村小資源”,我們認知的“鄉村小資源”是指在經濟效益的價值觀念標準下,在鄉村范圍內,無法或不能明顯吸引文化藝術者、資本擁有者、社會管理者、鄉村旅游者等群體或關注、或保護、或開發、或消費的眾多資源的總稱。
“鄉村小資源”大致有三類
自然類“鄉村小資源”,主要有山地丘陵、山坡小峰、小溪水塘、無名花草、禽畜蟲鳥、自然聲色、小天象小氣候微地形等。
人文類“鄉村小資源”,主要是老屋陋巷、大野小田、土廟薄祠、亭道橋廊、川堤河壩等。
社會類“鄉村小資源”,主要是人、行為、規范和氛圍,包括在上述自然類和人文類鄉村小資源營造的空間環境下的鄉民群體,以及鄉規民風等。

“鄉村小資源”的價值
環境景觀價值
純凈的空氣、清澈的河水、蔥郁的山野、小村落、小寺廟、小古跡、小花小草都是小資源的范圍。其價值就在于綜合的融合價值,營造一種氛圍一種環境的價值。
歷史文化價值
“鄉村小資源”或多或少都有人力的痕跡,從而記錄下過往的人間百態,是人們的記憶和歷史的證明,而且早已內化為鄉村的難以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小資源的歷史文化價值就會凸顯。
體驗互動價值
部分“鄉村小資源”仍然保持著原有功能,游人可以住在鄉村老屋,使用原來的生活設施體驗過去,下田感受“鋤禾日當午”的不易,也可以參與到鄉村民俗中。
鄉建材料價值
歷來鄉村建設基本是就地取材,山石、木竹、卵石都是常用之物,還有一些殘破建筑的構件都是可以再次創意改造利用的,以此共同打造一個溫馨的鄉村生活和休閑的環境。
生產功能價值
一些堰壩、田壟、林地、圈舍仍有生產價值,如果與旅游結合開發體驗性生產,將有效提升旅游感受。

“鄉村小資源”的旅游化利用
整合打造,營造空間
“鄉村小資源”應該有序整合,作為環境氛圍營造的基礎因子,整體營造一種具有鄉村性的環境空間和精神氛圍,成為強化鄉村旅游特性的最強優勢。
同時,要充分重視部分“鄉村小資源”景觀價值的發揮,適當與現代人的審美特點、情趣愛好結合,在不破壞“鄉村小資源”自身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特性對它們進行設計,融入設施功能性、景觀觀賞性和精神寄托性,形成自然和人文相融、傳統與現代和諧、或時尚簡約或古韻詩意或自然純凈的鄉村空間。
升級成名,傳承文脈
“鄉村小資源”的“小”有些是隱形的、相對的,在新的評判標準或新的市場需求,特別是新的政策機遇下,小資源很容易出名,逆襲為傳統旅游資源觀下的“名”資源,受到旅游開發者的重視,成為一定鄉村區域的重點吸引物,通過科學整合,創意打造,成為具有市場號召力和競爭力的旅游產品。
創意改造,突出情趣
由于鄉村生活的相對靈活與隨性,很多“鄉村小資源”天生且長期就具有多重功能,比如門板既是門,也可以做桌子和床;水缸主要盛水,也可以腌菜,還有風水功能。因此,在跨界融合、顛覆思維的當下,眾多“鄉村小資源”的天性得以釋放,迎來了創意新生的契機。
體系梳理,以量取勝
“鄉村小資源”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數量眾多,種類豐富,在資源個體價值難以發揮利用的情況下,如果進行同類歸納,形成體系,通過同類數量形成體量,進行資源重組,抱團發展,仍然可以讓“鄉村小資源”受到關注,有所作為。
借勢外力,壯大自身
“鄉村小資源”要想實現旅游化利用,還有一個嘗試就是借勢外力。這里的“外力”可以是周邊線性旅游吸引物、塊狀旅游景區,可以是旅游需求巨大的臨近大中城市,也可以是重大事件機遇,還可以是影視拍攝的外景需求,總之能用得上“鄉村小資源”的,都是有效的外力。(文/中國農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