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生態文明成為了鄉村建設的重要部分。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發展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如何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治理?如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如何實現城鄉融合促進鄉村振興?

綦江:聚焦農業“三增”為百姓增效
“綦江撤縣建區時間不長,大農村、大山區、大礦區并存,仍是農業大區。”十九大代表、綦江區委書記潘毅琴說,這些年,全區農業農村工作卓有成效,但土地撂荒、“空殼村”較多、農村勞動力外流等問題仍然突出。
潘毅琴表示,綦江區將按照十九大報告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結合綦江實際,重點聚焦農業“增效”、農村“增綠”、農民“增收”,全面落實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在“增效”上,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一鎮多品”“一村一品”,深度推進農旅融合,打造一批以體驗、采摘、休閑等業態為主的農旅融合園;聚焦“增綠”上,守住生態文明底線并提升精神文明素養,聚焦“增收”,讓農民富起來。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承包地“三權”分置工作,讓農民有“恒產”,同時由點及面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變”改革。深化農民工返鄉創業專項試點改革,讓更多的農民變“產業工人”“創業老板”。
潘毅琴表示,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攬子”計劃,農村的明天一定會呈現出一幅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鄉風淳的最美中國“山水畫”,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人人向往之地。

潼南:“旅游+”帶動農業與生態融合發展
“近年來,潼南大力發展旅游+城市、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地產、旅游+商貿五大模式,同時促進旅游與農業融合發展。”潼南區區長王志杰告訴記者。
王志杰表示,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潼南區大力發揮“旅游+城市”模式,圍繞生態文明要素建設城市,統籌山林、田園、水域、綠地生態建設,優化配置水體、建筑、文化、園林等景觀,王志杰告訴記者,潼南將從農業、文化、地產、商貿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發展。
“我們以生態文明建設為重點,把潼南打造成為最美花海養眼、田園風光養心、美容產品養顏、綠色食品養生、千年陳摶養氣、世界金佛養福的“六養圣地。”王志杰介紹,潼南區將以實施五大“旅游+”模式為契機,大力培育城市旅游、古鎮文化、傳統文化、現代農業、養生休閑、鄉村田園六大旅游品牌,將潼南打造成“六養圣地”。(文/華龍網-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