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的理念一經提出,迅速熱了起來,各地政府很熱,市場也很熱。中國經濟自進入新常態以來,出現這兩種都熱的情況非常少。政府熱的很多,但市場不一定熱,其標志就是民營資本不跟進,國企跟進還不能完全作為判斷標準。
但是特色小鎮的理念提出來后,民營資本也非常熱,從阿里巴巴到華為、從萬科到萬達,幾乎所有的大企業集團都在涉足,這個現象十分罕見。上述因素疊加在一起,特色小鎮成為新常態以來不多見的、吸引力非常大的投資的新領域、發展的新平臺、新型城鎮化的新空間,同時也是旅游業發展的新空間或新平臺。

大勢:靜悄悄的變革
近現代以來,隨著現代城市的興起,我國都是鄉村資源往城市里輸入。但是近兩三年以來,城鄉關系發生了很大變化,城市資源也開始走向鄉村了,可以這樣說,出現了城鄉資源雙向流動的趨勢。
其中有幾個要素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首先是技術的突破。高鐵、高速公路和航空大眾化,汽車進入家庭,互聯網的大發展等,極其深刻地改變了城鄉之間的區位不同,距離障礙消失了,過去鄉村的區位劣勢基本不存在了,現在看來,還可能是一種優勢。
此外,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以能源、原材料、重化工為主的傳統產業,包括煤炭、鋼鐵、風力發電、水泥、光伏等,都出現了嚴重過剩,傳統資源的價值相對下降,石油、煤炭等一次性化石資源的價格下降很多。10年前,山西大同的煤炭價格曾在歷史高位,大約2000元一噸,現在的價格僅為200元一噸。

與此同時,新的要素資源的價值在上升,我們可以稱之為非傳統資源,比如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傳統村落、區域特色文化,以及非常重要的傳統鄉村的生活方式。當然還有一些資源的價值也在上升,比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
總之,輕資產的這類資源,價值在上升。這一上一下,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變化。“老婆孩子熱炕頭、兩畝土地一頭牛”,沒有什么時間觀念,以前都是不被推崇的生活方式,也不被視為資源。但是現在不同了。概括一句話,就是鄉村的價值在提升,傳統的慢生活、鄉村景致,也就是傳統鄉村生活的整體價值在提升。
特色小鎮興起的另一個大背景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特色小鎮可以視為一個點,激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包括發展新經濟。比如現在出現了互聯網小鎮、基金小鎮、夢想小鎮、創意小鎮等。

實際上說到根本,特色小鎮興起就是這兩個原因:發展新興產業,一定是在某一個點上,星星點火式地來推動,使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另一個就是鄉村價值的提升,城市人的新選擇,這也是一種產業需求,對健康產業、旅游產業的需求。在這兩個大背景下,鄉村迅速從幕后走向前臺。
文旅小鎮的最高境界,是讓城里人體驗到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我們以前搞古鎮開發,最大問題是見物不見人。把原來居住在里面的人遷走,按照商業化、盈利原則改造后,呈現出來的是一個大賣場,與當地人的生活完全脫節。改造一定要尊重當地的生態環境、文化生態、生活方式,做到融入、融合、彼此適應。
總之一句話,特色小鎮建設中要培育新時代的工匠精神,精工細作,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