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義烏小商品城以南15公里處,坐落著一個名叫佛堂的古鎮。
從字面上解釋,佛堂是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而義烏佛堂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鎮、名鎮。
古佛堂歷史悠久,滔滔義烏江穿域而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佛堂因佛緣而名,南北朝梁普通元年有“佛光透彩傳萬代,堂燭生輝照八方”楹聯。明清時期便是義烏、東陽、武義、永康主要通商口岸,是鄰近縣市農副產品的集散地,金華、蘭溪、杭州、上海日用百貨的經銷地,名聞江、浙、閩、贛、皖。民國時期佛堂鎮商業經濟繁榮,稱為“浙東四大重鎮”之一。
據嘉慶年間的《義烏縣志》記述佛堂的條目有6條之多。如佛堂鎮、佛堂市、佛堂街、佛堂埠、上佛堂、下佛堂等。
在佛堂鎮條目下,有"南負云黃(山)、北臨大溪(江),跨以浮梁(橋),船只泊岸如蟻附"的記載。

清乾隆時義烏知縣楊春暢在《萬善橋記》中寫佛堂鎮是"四方輻輳,服賈牽車,交通鄰邑"。足見佛堂鎮在220多年前已負有盛名。到清末民初時期,佛堂已成為"浙東四大重鎮"之一。
在1931年杭江鐵路通車前,佛堂鎮千米江岸桅桿林立、泊舟如蟻,憑借義烏江的水運優勢,成為本地經濟、交通中心,有"小蘭溪"的美譽。
而今的佛堂鎮早已舊貌換新顏,現為義烏市第一大鎮,也是義烏市唯一的國級歷史文化名鎮。

發達的商埠經濟,營造了古鎮佛堂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佛堂鎮現為省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之一。全鎮區域面積134.1平方公里,轄10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戶籍人口8.15萬,外來常住人口這18.55萬,遠超過當地人口。
古鎮區內擁有數百幢明清建筑,白墻青瓦,典雅清秀,獨樹一幟,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建筑、繪畫、雕刻"三位一體的中國建筑特點。佛堂老街古色古香,總長2000余米,由"直街、商會街、鹽埠頭橫街、浮橋頭橫街"和東西兩條"副街"組成;其建筑年代和風格大多為明清、民初時期。現均得以保存并推陳出新。

當地政府十分重視旅游事業的發展,恢復、出新了許多街道、古建筑,培養了許多民間藝人,使當地的手工業制作方興未艾。每年都有百萬人前來觀光訪古。
未來古鎮佛堂還將做大做強旅游經濟,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人前來旅游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