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2017年10月24日,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如何玩轉特色小鎮——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研討會”在深圳舉行。研討會期間,房企代表除了分享自身發展經驗之外,還就特色小鎮建設的定位、融資、運營等行業熱點話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和探討。
規劃建設一個“美麗鄉村”、“生態小鎮”并不難,難在形成特色產業。沒有特色產業,就會導致“千鎮一面”,難以持續發展。有些小鎮多在“美麗鄉村”、“生態小鎮”基礎上興建,目前均面臨設計雷同、“千鎮一面”的窘境。特色小鎮關鍵要找到特色產業項目,在規劃設計之初,就應產業先行。這需要對當地農業特色或鄉村文化資源稟賦進行挖掘,結合消費需求形成創意,打造特色產品或服務。

現如今,“農家樂”的“老三樣”吃飯、打牌、釣魚已基本上讓國內消費者感覺膩了。所以,建設特色小鎮得進行互動體驗的創意設計,要進行一、二、三產業融合,在跨界融合中尋找項目靈感。
跨界融合可從3個方向上進行設計:產品創意類,如利用當地特色蔬果設計創意菜肴;服務體驗類,如許多現代農莊開展的農事體驗;空間互動類,如以藝術創作、生態論壇、保健養生為主題的鄉村交流茶座等。
特色小鎮一般布局在城郊結合部,既有眾創空間、研發中心,又有人才公寓、社區功能,是集要素融合、功能疊加、“產、城、人、文”于一體的新型空間。需加大項目創意,從滿足消費需求出發設計農業跨界項目,形成小鎮規劃主線。
在機制上創新,探索市場為主的建設模式。努力探索市場化建設機制,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要求,積極指導各地創新探索了3種建設模式。企業主體、政府服務模式,即政府負責小鎮的產業定位、規劃、基礎設施和審批服務,引進多方資金建設特色小鎮。多方合作、聯動建設模式,即政府確定小鎮的產業定位,做好規劃和服務,引進適合的企業及其資金,聯手培育相關產業。政府建設、市場招商模式,即做好小鎮的規劃、建設和服務,根據產業定位面向全國及至世界招商。

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培育試點工作。明確培育要求,制定政策措施,公布特色小鎮名單。培育特色小鎮的責任主體,制定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整合落實資金,完善體制機制,統籌項目安排并組織推進。
從政策角度進行激勵,出臺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土地方面,開展“舊房、舊村、舊廠”改造和荒地、廢棄地開發利用,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存量建設用地挖潛工作,促進特色小鎮建設。地方有關部門可優先安排示范鎮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
特色小鎮雖然不具備行政功能,面積也不大,但是在規劃時架構要合理。在規劃和建設中,不貪大求全,追求少而精、小而美的發展理念。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處理好特色小鎮建設和城鎮化進程中新城區建設的關系,避免重復建設,走節約集約化道路,防止資源浪費。(文/中國日報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