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公布山東省第二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煙臺市7個小鎮入選,位居全省首位,到2020年,煙臺市特色小鎮將成為產業上“特而強”、機制上“新而活”、功能上“聚而合”、形態上“精而美”的特色小鎮,成為創新創業高地、產業投資洼地、休閑養生福地、觀光旅游勝地,打造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煙臺全國、省級特色小鎮均列全省之首
《意見》提出,列入市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特色小鎮享受市級在土地、資金、金融等方面的相關扶持政策。成功爭創省級特色小鎮的,在享受省級有關政策的同時享受市級政策。各縣市區政府(管委)要參照本意見出臺本級扶持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的政策意見。
特色小鎮用地方面,各縣市區要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將特色小鎮建設用地納入城鎮建設用地擴展邊界內,優先保障用地。按照節約集約用地的要求,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政策,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充分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對如期完成年度規劃目標任務的,在省里獎勵的基礎上,市里按實際使用指標一定比例也給予獎勵;對連續2年內未達到規劃目標任務的,加倍倒扣省、市獎勵的用地指標。
省級特色小鎮建設將由市財政給予配套資金支持,用于特色小鎮規劃設計、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對納入省級創建名單的特色小鎮,在創建期間及驗收命名后,其規劃空間內新增財政收入市及市以下分成部分,前3年全額返還,后2年減半返還用于特色小鎮建設。加大對特色小鎮的信貸支持力度,向國開行、農發行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和低息貸款支持。著手籌建特色小鎮融資擔保平臺,支持特色小鎮建設。

特色小鎮規劃將避免“千鎮一面”
《意見》要求,市級依據城鎮體系規劃做好特色小鎮總體規劃的編制,避免同質化競爭。
具體來說,特色小鎮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起步階段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合理界定人口、資源、環境承載力,嚴格劃定邊界;要彰顯文化、建筑等特色,形成“一鎮一風格”;突出功能集成,合理規劃產業、生活、生態等空間布局,體現產城人文“四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
在特色產業規劃上,《意見》給出明確界定:特色小鎮要堅持產業為根、特色為本,以產興城,以城興業。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自身特質,明確1個最有基礎、最有優勢、最有潛力的細分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加快產業集中,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推動就業崗位和稅收有較大增長,主導產業稅收占特色小鎮稅收總量的70%以上。圍繞主導產業鏈延伸、集聚配套產業,形成多元發展格局。縣級新引進的重大產業項目要優先布局到同類特色小鎮,避免同質化競爭。

旅游產業小鎮按5A級景區建設
特色小鎮投資方面,《意見》提出,原則上3-5年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以上,金融、科技創新、旅游、歷史經典產業類特色小鎮投資額可適當放寬。省級特色小鎮原則上5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以上,每年完成投資不少于6億元。在特色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開發旅游功能,實現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發展。部分特色小鎮要達到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標準,其中旅游類小鎮要達到國家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標準。鼓勵有條件的小鎮建設3A級以上景區,旅游產業類小鎮要按照5A級景區要求建設。
為進一步完善特色小鎮功能配置。《意見》支持特色小鎮完善內部路網,打通外部交通連廊,提高特色小鎮的通達性和便利性。加快特色小鎮雨污分流、垃圾污水處理、電力燃氣和集中供熱等設施建設,加強道路綠化、生態隔離帶、綠道綠廊等生態建設,高標準配套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同時,建設具有信息管理等綜合功能的特色小鎮公共服務APP,實現公共WIFI和數字化管理全覆蓋,建設現代化開放型特色小鎮。(文/山東省旅游數據和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