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莊園位于山東省惠民縣魏集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與煙臺牟氏莊園、四川劉文彩莊園并稱為“中國三大莊園”,是國內現存唯一的城堡式莊園。

魏氏家族是魯北地區著名的望族,有六代二十余人曾擁有官職,在魏集村周圍擁有三千多畝良田,并在華北地區開設多家錢莊、當鋪,曾用“協和”、“協增”為商號。
魏氏莊園由樹德堂、徙義堂、福壽堂三組建筑組成,建于清代,規模宏大,建筑精良,占地面積32543平方米,現有房屋近百間,距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其中樹德堂最具特色,建于清光緒十六年,由宮廷營造社大師設計,因其濃郁的軍事防御色彩而著稱,將城垣建筑運用于傳統民居之中,是孫子兵法在民居中應用的典范。既承襲了北方建筑的對稱、嚴謹、雄厚之風,又體現了南方建筑空間靈活多變之勢。徙義堂與福壽堂做工精細,風格亦各有千秋,帶有明顯的地域色彩。

魏氏莊園建筑設計極為精巧,可以說是處處有機關,屋屋有防衛,具有顯著的軍事建筑特點:
整幢莊園基礎被掘來之土墊高了一丈,使樹德堂成了平原上的一座高臺。因惠民地處黃河腹地,黃河在惠民縣境內綿延百里,因而把莊園的地勢抬高,可以有效地防范黃河水患。莊園被一圈數丈高的城墻圍住,城墻上是甬道和堞墻,四角是瞭望堡,墻腰建有14處拱券形壁龕式射擊掩體。院墻頂部外側設有垛口,內側砌筑女兒墻,中間留有運動防衛的更道。院墻東南與西北兩角,建有兩座三層碉堡,每層均有正、側兩面射擊孔,各層地面還開有便于溝通的方孔。東、西院墻與內宅院間還設有兩處吊橋,為逃生之用。內宅院居室的墻壁上多處設有暗室,表面看似壁櫥,實為家丁、護衛的藏身之處;魏氏莊園主要為土木結構,預防火災當然也在設計時的考慮之中,如在房屋頂部鋪設的鉛板,就可以防火。

院落間設有通道、房屋間以夾壁墻和暗道相連,通過石流向內宅供水,供物靠內外相通的壁洞。各房間冬季取暖采取中國傳統的火炕式。城堡內有50余間糧倉,可貯備大量糧油,地下埋有大量煤炭,有兩眼磚砌水井,遇到戰爭或災荒,即使經年不開城門也有足夠的生活保障。內宅北大廳東西兩端硬山設有吊橋,聯接城墻頂部。
以上描述,只是莊園軍事設計的很小一部分,魏氏莊園是中國古代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了高超的建筑藝術與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去細細品味。(文/德州新聞網)
地址:惠民縣魏集鎮莊園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