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體育與文化”融合,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又會帶來如何可觀的經濟效應?體育產業該往哪些方向衍生發展?
這一系列的問題,在日前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把文化產業打造成為萬億級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有了答案?!兑庖姟分赋觯耗繕说?020年,力爭全省文化及相關特色產業總產出達到1.6萬億元,增加值近5000億元,占GDP比重達8%以上。浙江將實施八大重點產業計劃,其中文化體育產業推進計劃赫然在列。
——要求支持體育傳媒、體育影視、體育動漫、體育表演、運動休閑、品牌賽事、體育培訓、智力體育、電子競技等體育服務業發展。同時,引導建設一批文化體育、智能體育產業園和集聚區,爭創一批國家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實際上,在浙江文化與體育的水乳交融早已初露端倪。記者從省體育局獲悉,2015年全省體育產業總產出1509億元,創造增加值為463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08%,高于全國0.28個百分點。其中體育服務業欣欣向榮,創造增加值232億元,占全省體育產業增加值的50.1%。
與此同時,隨著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省的體育服務業也在不斷探索新模式。上個月,浙江省體育產業聯合會服務業專業委員會座談會在嘉興舉行,這次大會被譽為浙江體育產業的“大眾點評”,深入探討了浙江的體育服務業面臨怎樣的難題?并且大膽提出“要助推體育服務業接軌旅游市場。”此外,上半年位于義烏數碼城的電競產業園開園、中國首部足球主題動漫《干霄》問世等都為我省的體育服務業帶來了全新的活力。
如果說體育服務業目前的發展仍是探索階段,那么我省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無疑是比較成熟的。自2016年以來,我省公布的兩批79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51個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中,以體育產業為主體的特色小鎮就有5個。其中,無論是湖州德清莫干山“裸心”體育小鎮,還是嘉興平湖九龍山航空運動小鎮,紹興柯橋酷玩小鎮,均圍繞已有的景區、度假區等當地休閑文化名片“做文章”,成為國內體育運動休閑小鎮探索的先行模式。

對此,杭州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楊明認為,我省體育小鎮的開發,以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整合為手段,以休閑化消費人群及就業人口的聚集為目的,以配套設施及服務的全面為依托,構建了一個產城融合的綜合開發結構與運營模式。“可以預見,體育小鎮今后為文化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應將不可估量。”
“體育+文化”或者說是“體育與文化相融合”究竟會起到怎樣的化學發應?對此,省體育局經濟處處長姜建成看得較客觀。他認為,體育產業有著巨大前景和活力,與文化產業的抱團有助于區域整體經濟的發展,是一種強強聯合。然而,不同產業的配合也存在著客觀難度,如何因勢利導,取長補短仍舊是今后的課題。“體育人要擴寬思路,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是需要體育人多想點子,多了解市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文/體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