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耕文化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社會文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它貫穿中國傳統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始終。中國幾千年的生產、生活形成的連綿不斷的農耕文化,不僅使我國解決了溫飽問題,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而且鑄就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中國農耕文化特別強調和諧理念,追求人與自然關系的天人合一,人與人關系的以和為貴,追求小康與大同的遠景目標。如今很多傳統的農耕文化已經或者正在消失,我們需要傳承與創新。就農耕文化資源而言,關鍵是要采用藝術化的表現形式,使之具有觀賞性、互動性、趣味性、文化性和科普性。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展示傳統農耕文化與鄉土文明的同時,也應注重現代農業的體驗與科普。
我們需要加深對農耕文化的了解,可以試著去了解農業生物資源如動植物名稱、特征、分類、生活習性,如何播種、育苗、澆水、施肥、除草、滅蟲等等,了解農業生產的類型、季節性、周期性、各類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農業生產的地區特點、生產過程等;還可以親自參加農業實踐,如耕種、收割、打場、采摘果蔬、修剪果樹、栽桑養蠶、垂釣、捕撈、養殖等等。
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讓人們開始留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那些瀕臨消失的涉及村民生活的各種器具,老式織布機,讓人在腦海中浮現出明代趙弼《青城隱者記》中描繪的“女織男耕,桑麻滿圃”的生活。如今我們可以去體驗農耕的樂趣,學習農業知識,提升健康品味享受綠色人生。
很多農耕農業體驗園采用多種生態農業模式進行布局,讓普通百姓親自參與到農業的生產生活中來,讓人們親身感受到農耕的快樂,為都市人群提供參與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的體驗場所,讓孩子們和農業接觸。帶上親朋好友一起去種地,去感受農耕文化了解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