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金沙洲駕車向西,約15分鐘便能抵達佛山的臨水小鎮——里水。作為廣佛同城的前沿陣地,里水是傳統工業大鎮。今年前八月,該鎮工業總產值為674.15億元,預計今年可破千億元大關。此外,在剛剛出爐的“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鎮”榜單中,里水以雄厚實力躋身第十二位。
在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近年來,里水也在著力構建“夢里水鄉”品牌,促進“城產人文”融合發展,并在全鎮域啟動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創建,逐步實現“鎮在園中,村在綠中,人在景中”。
“過去五年,圍繞‘一產轉型、二產提升、三產優化’的發展思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里水一二三產協調發展。”談及未來五年城市品牌建設思路時,里水鎮委書記黃慶添表示,該鎮將打造“夢里水鄉”全域旅游景區、嶺南農業大觀園田園綜合體,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豐富“夢里水鄉”內涵。

鎮在園中,人在景中
小橋流水、輕舟畫舫、清波搖曳、槳聲欸乃……在里水河,嶺南水鄉的婀娜秀麗一覽無遺。而在河畔的一側,極具現代設計感的建筑沿河而立,全長約1.5公里的藝術河畔,為里水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氣息。
藝術河畔的誕生,正是里水著力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推動“城產人文”融合發展的縮影。
將時間撥回至5年前,里水的“公園化”戰略和中心城區的景觀打造才剛剛開始。彼時,里水鎮提出要在3至5年內,以每年2億元的資本投入,打造宏鷹、赤山、大石古廟等10個特色生態公園,把此前“在城市里建公園”的觀念轉變為“在公園里建城市”,從而讓里水處處像公園,讓市民工作在公園、生活在公園。
“公園化”戰略的實施,不僅為村居注入了文化元素,改善了城鎮環境與自然生態,還進一步提升了里水的招商、營商、聚商環境。如今,里水已經建成52座公園,基本實現“一村一公園”。
依托前期發展基礎,2015年里水提出創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的目標,為城市品質進一步提升,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藍圖,并以此作為城市軟硬件建設、提升的目標。在當地政府部門看來,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的創建,最終是希望讓市民“居住在公園里,生活在景區中”,使得景區環境與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同步提升。
“近幾年,里水的變化十分明顯,河變清了,公園變新了,這種家就住在景區里的感覺讓人幸福感滿滿。”市民杜女士從內心為里水的變化點贊。為了擦亮“夢里水鄉”這塊“金字招牌”,去年,里水在謀劃“十三五”時提出建設綠色健康小鎮。
里水鎮鎮長譚艷玲表示,綠色健康小鎮發展戰略是“夢里水鄉”品牌戰略的升華和細化,其實質是一種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未來五年,我們要打造以‘健康城市、健康產業、健康社區、健康服務、健康人群’為主體的五大健康工程,構建一個綠色健康的特色小鎮。”

深挖文化底蘊促進“城產人文”融合發展
人之魂,文以化之;城之魂,文以鑄之。有了完善的人居環境、特色鮮明的產業結構,接下來如何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底蘊,豐富“夢里水鄉”內涵,是里水實現文旅突圍的關鍵一環。
豎嶺松風、石橋煙雨、鎮溪古廟、圣堂龍潭……具有800多年歷史的湯南古村,滄桑而不頹喪,密集而不紊亂,是南海地區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
隨著古村活化工作不斷推進,湯南古村煥發新貌,逐步成為里水“夢里水鄉”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支撐點。
如今,在湯南古村內,幾間舊書塾“重獲新生”:一間書塾被一名本村大學生開發用作太極拳館;一間書塾遺址,已被規劃成村史館;附近的幾間書塾,由一家文化公司承包,被租來打造“私塾博物館”……
湯南古村的蝶變,在里水并非個例。作為粵劇名角半日安的故鄉,赤山村已歷經332年的風雨洗禮。每逢正月十五,該村必燃起一大堆禾稈,一個個村民從火光中跨過,再現赤山村傳承百年的元宵習俗——跳火光。2015年,赤山村被評為“佛山市宜居村”;2016年底,該村被評為“廣東省古村落”。
湯南古村、赤山村的經歷,正是里水挖掘歷史底蘊,推動文化保育傳承的生動寫照。
據悉,在古村活化方面,里水鎮已完成孔西村和湯南村特色古村落的宜居示范與活化升級任務。目前正加快完成宏崗村古村活化進度和深挖歷史故事,增強其鄉情。
除了古村活化,里水還大力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展演、傳承與保護。目前,該鎮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市級3項、區級1項。為增強廣大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及參與意識,里水連續兩年舉行“赤山跳火光”“錦龍盛會”等大型民俗節慶活動。
與此同時,該鎮還積極推動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傳習所及傳習基地的申報、評審和指導工作。目前,里水已成立北沙武術傳習所(區級)、藤編傳承基地(市級)和藤編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市級)。
如今,在里水,古老與現代交織,“城產人文”融合發展??梢韵胂螅蛔c綴在工業城市中的“夢里水鄉”正逐步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