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古韻,磚雕牌坊,記錄了一個家族的榮耀與風光;遺風古訓,典故傳說,太公像里傳承了一段亙古不變的孝悌之義!

吳氏宗祠于2013年3月被國務院列入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衢州市衢江區云溪鄉的吳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中期,六百年的時光賦予了它超脫塵世的寂靜和飽經歷史的滄桑!
宗祠臨塘而建,門口一株蒼碧欲滴的梧桐樹赫然矗立,樹下飛檐翹角,雕梁畫棟。
全祠為五門三進式斗拱建筑,四面廳形狀,后廳的梁袱背呈扁月形、棱形柱,具典型的明代建筑特證。

建筑工匠來自福建、婺源等地,各地風格巧妙的融為一體。
吳氏宗祠前,矗立著一座巍峨的古牌坊,牌坊頂端嵌著一塊雕刻著“圣旨”二字的匾額。
祠前牌坊上書“旌表吳榮隆尚義之門”,左書:“景泰四年春,恩敕敬立”。
明朝景泰年間,通州百姓遭受水災,吳氏第七十五代吳賑榮、吳賑隆兄弟分別捐糧食兩千斛、白金百兩賑災,皇帝感其義舉,特地嘉賜圣旨,準建牌坊。

明皇帝特賜圣旨準建的牌坊
從明代開始,每年農歷三月十五,那時的村民們就要把太公像掛到吳氏宗祠里去,接受吳氏一族的祭拜。
一直到現在,還保留有太公畫的七八戶人家都還遵循著這個傳統。
從這些太公像上,不難看出,“孝”一直以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在一代又一代的車塘后人心中扎下根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從這里走出去的鄉賢巨儒。

村落臨塘而建,村風文明,民情淳樸
村落四周由緩坡環抱,形似盆地。村中明代建筑17處,明代古墓5處,其余皆為清及近代建筑。
據專家考證,車塘村古建筑群比江山古鎮廿八都更具有它的建筑特征、地域特征和時代特征。

車塘的老街
八百年風雨飄搖,歲月在灰墻上留下了斑駁的痕跡,
吳氏宗祠依然屹立在車塘村。

老街上乘涼的老人
這里,雞犬相聞,四時耕種;
這里,時間以沉默之姿走過,將事物鍍上難以言說的美妙光輝。
回眸宗祠儼然耄耋長者,顯得那么和諧與安祥。
近看車塘,更似一位洗凈了鉛華的美人,婉轉而立,目光沉靜而從容,厚重的歷史感溫柔地棲息在她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