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鎮有很多,且姿態各異,但像望魚鎮這樣的古鎮卻很少,仍保留著原來的樣子,讓有幸走進的人“驚艷”。
望魚老街建于明末清初,主要建筑坐落在突兀于山腰的一塊巨石之上,因巨石形似一只守望著周公河游魚的貓而得名。望魚古鎮的選址雖因驛道而興起,但也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風水觀念,即“枕山、環水、面屏”等要素。

望魚地處深山,規模較小,還不為人們熟知。像其它古村落一樣,這里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孩子,生活悠閑,與世無爭,顯得寧靜而安詳,完全沒有了當年茶馬古道驛站的熱鬧,更沒有現代都市的喧器。正是這淳樸的民風和古樸的老街融為一體,成為望魚的一大亮點。
望魚鎮在四川雅安市城區以南35公里的周公河上游,毗鄰洪雅縣瓦屋山景區,是昔日南方絲綢之路、臨邛古道(茶馬古道)進出成都的重要驛站。這里還是雅安著名特產“雅魚”的產地。古鎮依山傍水,建于明末清初,是當時因茶馬古道在此設有驛站而形成場鎮。

望魚老街是一條狹長的一字形長街,全長200多米,一條青石板路縱貫全街面。街道上幾乎沒有人,而路面也已被歲月打磨得幽幽發光,漫步其上令人遙想起當年茶馬古道上來往的客商與馬幫。
街道兩側全部為木結構青瓦房和吊腳樓,精致的瓦楞、墻角、窗欞和柱基石上的雕花顯露出昔日的繁華。這些建筑曾經是衙門、銀莊、當鋪、藥店、繡樓、旅店、飯館、茶鋪和戲臺,現在大多已成為民宅。

望魚老街房屋的地坪有落差,有的門口還設有臺階,臺階與街面有孔洞,形成排水系統。雅安古稱“天漏”,當地雨水較多,住宅多用四合頭式,又稱“四水歸池”式,四面屋檐相連,落雨時行人從檐下走而不淋濕。從老街朝山上走,可見山坡上一些人家的宅院,相比老街,院落的規模宏大,并留存有大量精美的木雕與石雕。
小小的望魚古鎮是一段正在消失的歷史碎片,那些掛在房檐的大紅燈籠顯得十分矯情,無法掩蓋古鎮的衰敗,還原古鎮昔時的喧嘩。靜靜地走進古鎮,呼吸來自山野的氣息,這一段小小的碎片,也許會波瀾不驚地讓你想起遠方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