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威治是倫敦近郊的一座小鎮,以其天文臺在初始子午線來劃分世界時區的起點而著稱于世。
格林威治是海上船只經泰晤士河進入倫敦的必經之地,素有“倫敦咽喉”之稱。

15世紀初,歐洲航海日盛,當時的執政者在小山上建了一座入港船只瞭望塔。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把瞭望塔改建為皇家格林威治天文臺。1884年,在美國華盛頓的國際天文學年度會議上決定,以這里作為世界時區的基準。這座只有3層樓的天文臺自此聞名于世。
天文臺所在的小院里有一個嵌在大理石中的長近10米的銅條,這就是著名的劃分地球經度的本初子午線,這里是“零度”,東西兩邊分為“東經”和“西經”。院中天文臺大門外白墻上掛著1851年安裝的大鐘,世界各國均以此為計時基準,校對本國時間。

皇家格林威治天文臺早在1948年就已經遷到蘇塞克斯去了,但仍叫格林威治天文臺。
現在,皇家格林威治天文臺的原址已改為國家航海博物館,陳列英國歷史上各種航海圖、天文圖、天文觀測儀器和天文時鐘。這表明,當年天文知識主要是為了滿足航海的要求。
格林威治不僅是天文名鎮,這里還擁有宜居的好環境。居民悠閑,環境舒適方便,是倫敦市區居民假日休閑的好去處。
假日期間,格林威治游客如云,三五成群地在高崗上漫步。高崗上樹木扶疏、綠草遍地,五顏六色的鮮花開在樹林和草地之間,讓人流連忘返。
格林威治是一個科學的小鎮、歷史的小鎮、宜居的小鎮,完整地保留了我們今天經濟全球化的科學起點,沒有杜撰任何顯示氣派的“標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