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大勢所趨。當前,一些地方正在積極打造一批工業重鎮、商貿大鎮、旅游名鎮、文化強鎮、風情小鎮等,走布局合理、生態文明、文化傳承、城鄉統籌的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小編認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要綠色當先。
一是立足綠色生態。
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必須保證生態環境良好。對于具有生態優勢的地區來說,更是如此。要秉承依山傍水、顯山露水、城水相依、城山相偎的建設理念,打造“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在綠中、綠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綠色生態城鎮。要突出抓好退耕還林鞏固、生態公益林、石漠化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打造高速公路、國省干線、鐵路沿線和旅游景區景觀林帶,爭創一批國家級生態園林城鎮、小區、單位。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注意保護村莊原始風貌,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產生活條件。

二是確保規劃領先。
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想取得群眾滿意的效果,地方黨委、政府就要進行科學規劃和布局。其內容應包括空間布局、規模控制、功能分區等,要確定重大基礎設施(生活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處置場等)的建設位置,明確禁止、限制和適宜建設的地域范圍。要依據相關規定制定出可行的環保目標,包括空氣質量達標率、生活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生活垃圾收集率和處置率等。
三、抓好污染防治。
要突出長效治理,推動城鎮化建設從“一時美”邁向“持久美”;要突出城鄉統籌,推動城鎮化建設從“環境美”邁向“生活美”。地方黨委、政府要強化領導責任,形成推進合力,整合建設資金,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處置場等環保基礎設施,對城鎮污染物進行有效處理,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堅持城鄉環境同建同治,突出環境衛生、城鄉容貌、交通秩序整治,建立環境保護工作常態管理、長效治理,共建靚麗城鎮、美麗鄉村。

四、突出傳統文化。
對于具有一定歷史底蘊、特色文化的地方來說,要堅持“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傳承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鎮歷史文脈,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風貌、文化魅力和民族特點的魅力城鎮。
例如,以中國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為載體,加強古城、古鎮、古街、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整治,在大通道、旅游干線和景區布局民族村落和特色民居。在城市環線建設上充分體現民族建筑特色,著力打造民族文化展示長廊。在城鎮風貌建設上,注重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做到傳承歷史不俗套、順應時代不造作、植于本土而優于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