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瓜果掛滿枝頭,村內游人絡繹不絕。金秋時節,九仙山下的山東曲阜市吳村鎮葫蘆套村格外熱鬧。近年來,該村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由籍籍無名到完美“蝶變”,成為遠近皆知的鄉村游特色村。葫蘆套村也是曲阜市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民宿旅游:鄉情鄉味的“慢客仁家”
今年,葫蘆套村又新開了一家名為“慢客仁家”的民宿店,老板是被住客稱為“九兒”的農村姑娘徐麗。
“我們將民宿建筑植入‘歲月記憶’符號,保留鄉情鄉味的同時轉型升級為專業的現代旅游產業模式。”徐麗說。現在每天都會接到20多個訂約電話,多數游客都是被葫蘆套村的自然環境吸引。
近年來,葫蘆套村抵制住了以犧牲自然環境換取發展的經濟項目誘惑,拒絕了礦泉水廠幾百萬元的投資,防止大規模鋪設管道而毀掉十幾年栽植的樹木。良好的生態環境讓民宿旅游項目在葫蘆套村落地,這與曲阜所制定的鎮街經濟發展主題相吻合。葫蘆套村成為全鎮乃至曲阜市的鄉村發展典型。
“看到習總書記在報告中再次強調了要推進綠色發展理念,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大家伙都非常興奮,也堅定了發展的信心。”葫蘆套村黨支部書記徐宏說,“我們村里人現在都知道,靠山吃山不是伐樹、賣石頭,而是要保護好村后的這座山,讓它成為改善村民生活的金山銀山。”

美麗鄉村: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
深秋清晨的薄霧剛剛散去,村民孔紅就已經從鎮上買菜回來了。“最近來山里游玩吃飯的人多,所以得多采購一些準備著。”孔紅對筆者說。她是村里最先經營農家樂的村民,也是最早決定“返村創業”的外出務工人員。
開農家樂之前,孔紅從來不認為“靠山吃山”能致富。“早些年,山里沒有路,果子結得再好也賣不出去。”孔紅只好跟隨丈夫外出打工。那時的葫蘆套村,三分之二的年輕人都出去了。
就在孔紅外出打工的幾年里,葫蘆套村不斷發生著變化。曲阜推行美麗鄉村建設,葫蘆套村成為試點村。5年里,山上植被得到保護,村里泥濘小路變為水泥路,垃圾箱出現在村口,葫蘆套村完成了“新農村”的華麗轉身。
如今,孔紅的農家樂年收入能達到10多萬元。而像孔紅這樣嘗到甜頭的群眾越來越多,僅吳村鎮目前就已規劃建設農家樂、民宿經濟60多家,年接待鄉村游游客達10余萬人次,村民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文化鑄魂:村居設立了“孔子學堂”
傍晚,儒學講師在葫蘆套村的孔子學堂,給村民們講起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父母教,須敬聽”等摘自于《論語》《弟子規》里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以前大家一心只想掙錢,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貧乏,原來一些好傳統、好風俗也丟棄了。”村支書徐宏說。當曲阜市為喚醒鄉村的傳統文化記憶,保留淳樸民風,在全市405個村居設立“孔子學堂”時,徐宏積極響應,號召村民走出自家宅院,讓儒學講師把家庭、鄰里和睦等內容融匯到課堂中。不僅如此,村里還建起了葫蘆藝術博物館,繁榮發展鄉村文化。
如今的葫蘆套村,已經成為九仙山下的“明星村”。“曲阜還有很多像葫蘆套一樣的村莊,建設得越來越漂亮、越富足。”曲阜市委書記劉東波介紹,綠色發展打造了“碧水、藍天、潔凈、寧靜”的新曲阜,而優秀傳統文化的植入則淳化改善了民風,形成了向上向善、孝老愛親的新風尚。曲阜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市、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多項榮譽。(文/中國農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