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走進浙西山區的淳安縣芹川村,看得見小橋流水,聞得到柴火煙味,聽得到雞鳴犬吠。游人在村頭的古樟樹下留影,村民們在庭院里淘米洗菜張羅晚飯,孩童們嘴里含著麻酥糖在巷陌中追逐嬉鬧。景景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活靈活現的“中國鄉村復興圖”。
芹川村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保存有大量明清古民居,歷史上誕生過不少知名的書畫文人。幾年前,芹川村部分村民興辦農家樂,承接一些縣城所在的千島湖景區分流的游客,但由于消費低、周邊農家樂增多以及游客市場變化等原因,農家樂的生意并不算很好,一些年輕人也沒有意向參與。及至去年,淳安縣政府將全年旅游工作主題確定為“鄉村旅游推進年”,把民宿項目開發和創新管理當成提升縣域鄉村旅游水平的重要手段,芹川村迎來了全新變化。

意料之中的是,民宿投資相對較大,且對業主的經營、管理和服務能力都有一定要求。一開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村民沒人敢邁出第一步。當地旅游部門通過簡化審批、補貼獎勵等政策招商引資,引入西坡、隱居等一批精品民宿品牌進駐村莊,讓村民實地觀摩學習,形成帶動示范效應,為民宿經營企業和農戶提供“上門服務”,精準指導每一個民宿項目的開發和建設。
“政府的幫扶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提高了大家參與民宿發展的積極性。”在芹川村首家精品民宿——“芹川鄉宿”工作的本村人王賽瓊說,項目從洽談到開業總共就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這讓她真正感受到家鄉發展的效率和氛圍,堅定了她辭去杭州工作返鄉就業的念頭。在家門口上班一年里,父母再也不用擔心進城生活不習慣,他們也不用擔心在家沒錢賺,小孩還能在民宿免費向村民提供的公共空間里看書學習,一家人朝夕相處,其樂融融。
目前,芹川村已發展起13家民宿,大多數由村民自主經營,單間客房價格從“農家樂時代”的每晚80元躍升到現在每晚800元,游客進村也從過去的“走走看看”發展到今天的“休閑度假”。

與因歷史聞名的芹川村不同,群山環抱的下姜村,曾一直以貧困知名。過去,當地由于依賴木柴當燃料,山上的樹木差一點被砍光。窮根未斷,生態也遭到嚴重破壞。近年來,下姜村在政府幫助下發展沼氣,將整村創建成國家3A旅游景區,并興辦農家樂,群眾生活有了改觀,逐漸意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兩年來,下姜村又借助縣里推進民宿發展的“東風”,動員年輕人返鄉創業,發展起23家民宿。
目前,淳安民宿經濟快速發展,全縣已經擁有580家民宿,其中包含30多個投資數百萬的精品民宿。為了搭建一個交流溝通平臺,官方引導一些民宿自發組織成立了縣民宿協會,定期為民宿主提供服務、經營和管理等多方面培訓,力求最大限度整合資源,降低民宿創業門檻。如今,幾乎每天都有企業或農戶向縣旅游部門咨詢、洽談民宿項目投資開發事宜。
“老百姓獲益,鄉村旅游發展才算真正有價值。”淳安縣千島湖旅委黨委副書記胡澤球表示,十九大提出“美麗中國”“鄉村振興”等戰略,鄉村旅游發展將迎來全新的時代,我們將繼續依托千島湖獨特的資源優勢,推進全域旅游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實踐,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重點加大對民宿發展的支持力度,讓更多鄉村和農民參與進來,共建新型美麗鄉村,共享旅游發展紅利,共創美好田園生活。(文/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