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民宿品牌發展趨勢和區域人群分析》報告顯示,民宿的體量增長非常迅速。截至2016年年初,全國民宿超過4萬家,市場規模已達200億元。該報告預計到2020年,我國民宿行業營業收入將達到362.8億元。
廣闊的市場空間,加上從國家層面發展全域旅游、美麗鄉村、分享經濟等創業機會對民宿行業的推動,民宿業的關注度也在不斷上升。不過記者在對廣東民宿業的調查采訪中發現,和目前國內發展比較好的地方相比,廣東體現地人文風情的民宿發展不夠突出,存在“地域特色”不明顯、體驗感不強等“短板”。

新開民宿重設計輕文化
“民宿”是一個“舶來詞”。“客棧民宿”,特指于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地區改造傳統鄉居,打造設計有特色、融合個性化主人文化或所在地文化的住宿產品。當地特色文化感受和體驗,應該是民宿區別于其他住宿業態的地方。而在廣東,不管是已有的民宿,還是新開的民宿,“特色”和體驗都并不鮮明。
喜歡旅行的廣州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她近兩年去日本和英國,都選擇住民宿。去年去日本京都和大阪旅行,在京都的三天都是住民宿。有當地特色、交通便利、性價比高以及便利性都是她選擇民宿的原因。“京都有古城特色,我上次選擇的民宿,是一個庭院式的建筑,有一個小花園,設計得非常精致,房屋的裝修是傳統的日式風格。”在預訂前后,陳女士都和民宿的主人有郵件往來,男主人還專門去迎接她們,女主人為她們做早餐。除了提供旅游折頁,陳女士出游中有任何問題,民宿主也都熱心解答。這種熱心和細致讓她印象深刻。
民宿參與門檻比較低,很多投資人和企業在做,業態有很多品牌,單體規模都非常小,能盈利的門店不多。一些名聲在外的民宿一房難訂,預訂都排滿了日程,而一般民宿則入住率不足50%,雙休日還有些客人,工作日幾乎無人光顧。而前期投資巨大、租金快速上漲以及同質化競爭使得民宿產業利潤趨薄。

可借鑒麗江、廈門等地客棧做法
民宿是很特別的住宿體驗,比較新奇,跟住酒店相比,能發現不一樣好玩有趣的東西。而且民宿可以直接與民宿老板做朋友,很個性化和接地氣。這是喜歡民宿的主要原因。
民宿和酒店最大的不同,就是當地特色、親切感,讓客人有體驗感,對這個地方有回憶,是民宿吸引人的地方。云南、江浙的民宿在當地特色氛圍的營造體驗感方面做得比廣東好,值得借鑒。她覺得,堅守服務,打造特色,融入更多體驗感受,如手工制作、農田體驗,甚至是跟著民宿阿姨學做飯、跟著畫家畫畫等方式,都可以讓民宿和客人建立情感的聯系。
目前國內發展比較好的地方為北京、上海、麗江、成都、廈門等城市。這幾個城市的民宿都各有特色。比如,北京主要以農家樂、四合院為主;上海主要以老洋房為特色;麗江、廈門的客棧數量眾多并各有特色。與這些城市相比,廣東的民宿發展水平雖然也不錯,但體現地人文風情的民宿發展不夠突出。如果以后能彌補這塊短板,就能像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老洋房和麗江的客棧一樣,形成屬于廣東的民宿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