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永嘉“西藏”之稱的界坑鄉,有一個名叫坑口村的古村。因為地方偏遠,交通閉塞,一直深藏山中無人識。直到2016年2月,因永縉線巽宅至界坑段改建工程新路開通,此路正與該村隔溪相望,原本深藏山谷深處的坑口千年古村才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今年11月18日,在“中國景觀村落”年會上,這個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入選第八屆“中國景觀村落”名錄,這也是永嘉縣域繼芙蓉、嶼北、埭頭、茶園坑、暨家寨、林坑、巖龍之后,又一個榮獲“中國景觀村落”稱號的古村落。

村內現存古建筑26座,最老房齡150年
永嘉縣界坑鄉與縉云交界,從溫州市區到永嘉縣西北部的界坑鄉坑口村,大約需要2個半小時的車程。車子進入巽宅鎮所在地,沿著往縉云方向的路牌一直前進,經過金溪水庫,沒多久就看到路邊古色古香的亭廊,上寫“坑口村”三字。站在路這邊,就可以看到對岸依溪傍山而建的“一”字形古民居建筑。
村口有一棵長得蒼勁的“苦櫧樹”,樹下擺放著一架秋千;在樹的同側還有一個百姓舞臺,舞臺背靠山,山上巖壁處懸掛著一條小瀑布,瀑布下方的水池里,有兩個大小不一的水車;舞臺廣場邊最顯眼的是兩座用塊石堆壘而成的房子,房子外墻寫有紅色標語,雖字體模糊,但極具時代感。
村內大多建筑為木結構,外墻則多為蠻石塊壘砌。據資料顯示,坑口村的歷史可追溯到晚清時期。目前,村內現存古建筑26座,最老的房子有150年歷史。
美麗鄉村建設讓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2011年,永縉線巽宅至界坑段改建工程啟動,線路正好經過該村溪對岸。2016年2月,正值春節期間,此路開通,這個“遺世獨立”的古村落,就慢慢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記者第一次去坑口村是2016年正月,那時村內很冷清,只偶爾遇到幾位老人,很少看到年輕人。但這次去,發現村內已有了很大的變化,建了親水步道、親水平臺、百姓廣場、農家樂客棧、生態公廁等美麗鄉村配套設施,還有稻草人、秋千、水車、古代搗米工具等園藝小品點綴,沿村道路還擺放了一個個陶瓷缸,里面種植著睡蓮。
在村口的停車場,停著多輛轎車,有路過前來參觀的客人,也有專程前來的自駕游客人。
“現在天冷起來,游客也少了。夏天來村里避暑玩的客人,那才叫多呢。”國達農家樂負責人說。

小山村拿到“中國景觀古村落”金招牌
此次入選第八屆“中國景觀村落”名錄的坑口村,除了村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村內還有一條長2500米的坑口古道,古道通往金竹坑自然村。坑口古道系民間村道,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累計爬升150米左右,古道曾是臺州、仙居、溫州鹽商通道,現古道兩邊植被豐富,古樹眾多,更有千年檵木群,旅游資源豐富。
在“中國景觀村落”評選中,中國古村落保護和發展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安蒙,曾兩度赴坑口古村考察,坑口古村以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歷史遺存,得到了專家們的高度評價。
據了解,為了保持整體村落的古風古貌,坑口村自2013年開始就“封凍”了,不允許村民私自拆建,并引導村民對破敗的民居采用舊木料舊瓦進行以舊修舊。
攻略
自駕:①溫州市區—上塘—沙頭—九丈大橋—往大若巖景區或碧蓮鎮方向—碧蓮鎮—巽宅鎮—金溪水庫方向—界坑縉云方向—坑口村
②溫州市區—甌越大橋—諸永高速—古廟出口—九丈大橋—往大若巖景區或碧蓮鎮方向—碧蓮鎮—巽宅鎮—金溪水庫方向—界坑縉云方向—坑口村(全程約2個半小時)
附:溫州的“中國景觀村落”名單
樂清市城北鄉黃檀硐村
甌海區澤雅鎮水碓坑村
永嘉縣巖坦鎮黃南社區林坑村
永嘉縣巖頭鎮芙蓉村
永嘉縣巖坦鎮嶼北村
永嘉縣巖坦鎮茶園坑
永嘉縣黃南深龍村暨家寨
永嘉縣大若巖鎮埭頭村
永嘉縣巖坦鎮潘坑社區巖龍村
永嘉縣界坑鄉坑口村
永嘉縣“楠溪江古村落”為“中國景觀村落群”
(文/溫州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