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在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特別注重抓手、平臺和載體建設,即“三區、三園和一體”。“三區、三園和一體”建設將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三產的深度融合,并集聚農村各種資金、科技、人才、項目等要素,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其中“一體”即田園綜合體,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繼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概念后,多方都對此進行了解讀。從其內涵和外延上來看,田園綜合體并不是一個新詞,它是在原有的生態農業和休閑旅游基礎上的延伸和發展。從業態上來看,是“農業+文創+新農村”的綜合發展模式,是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旅游為驅動,以原住民、新住民和游客等幾類人群為主形成的新型社區群落。而縱觀農業園區的發展歷程就不難看出,田園綜合體并非憑空產生,是在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等發展歷程基礎上,結合新形勢下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多重客觀需求而提出的,有其現實背景。

縱觀農業園區開發、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進程就不難看出,田園綜合體與農業綜合體、農旅綜合體等概念在內涵上是一脈相承的,并非“橫空出世”的全新概念,至于叫農業綜合體還是田園綜合體還是農業經濟綜合體,只是角度不同,本質內涵是一樣的。
農業綜合體最早是由陳劍平院士在2012年11月3日農民日報上發表的《農業綜合體: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載體》首次提出的。它是在借鑒城市綜合體概念的基礎上提出的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載體形式,通過農村一、二、三產業的相互融合和農業多功能拓展,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新農村建設,并逐步推動農業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農業綜合體的基本內涵是以農業為主導,以科技支撐和文化創意為兩翼,融合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科普會展、教育培訓、休閑觀光、文化創意等多個相關產業,構建多功能、復合型、創新性的產業綜合體,它是伴隨著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對長期以來農業園區實踐的不斷總結基礎上提出的一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概念,既脫胎于農業園區,又高于農業園區,可以說是現代農業園區的“升級版”。

田園綜合體的內涵與農業綜合體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田園綜合體更多的是從地域空間開發和農村發展角度提出的對鄉村資源的合理性開發。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地域綜合體。
田園綜合體是以農業為主導,以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為前提,是以農業合作社為主要建設主體,以農業和農村用地為載體,融合工業、旅游、創意、地產、會展、博覽、文化、商貿、娛樂等三個以上產業的相關產業與支持產業,形成多功能、復合型、創新性地域經濟綜合體。
因此,從農業規劃和科技推廣工作者視角看,田園綜合體是以農業、農村用地為載體,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功能,集農業全產業鏈目標的整合、農業科技體系的支撐、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優化、多種類型農業園區的結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型復合載體,是一種新型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是“六次產業”創新理念的一種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