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北的水鄉古鎮到浙南的田園村落,從浙西的秀山麗水到浙東的海島漁家,行走在浙江,移步換景,恰似“詩畫浙江”山水長卷徐徐展開。從“景點旅游”邁向“全域旅游”,浙江將旅游業作為支撐未來發展的萬億級產業來謀劃,在高起點謀劃浙江全域旅游發展的新征程里,跨平臺聯動,多支點發力,力促“顏值經濟”再提升,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省和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而砥礪前行。
如果說,2002年西湖“拆除圍墻”免費向市民和游客開放,成為時時處處可旅游的共享之地,這是15年前浙江省推進全域旅游的最初探索,那么如今全域旅游的美麗圖景已經在浙江大地漸次鋪陳,連片成景、連景成畫,規模初顯。各地黨委政府發展全域旅游熱情高漲,全省各市縣提出全域旅游發展戰略,19家單位進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60家單位列入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市、區)創建名單。

圍繞全域旅游這一美好憧憬,浙江作出了“把省域建成大景區”和“把旅游作為支撐浙江未來發展的萬億大產業來打造”的戰略部署,開展全域大景區建設、景區綜合環境提升、旅游廁所革命等工作,把全域旅游發展納入中心工作。
為了實現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一時美”到“持續美”,全域旅游向“村村美”縱深發展,遍布在浙江大地的一個個鄉村成為浙江打造“大景區”、建設“大花園”的基本支點。浦江縣通過五水共治,實現從“臟亂”到“干凈”向“美麗”的蛻變,江水變清,水晶變亮,鄉村變美,走出了“花漫浦江”的新路子;麗水蓮都區全民參與,從景區到城市,從景點到全域,一個無煙頭、無地溝油、無投訴的“三無”旅游城市呼之欲出;被稱為“上海村”的長興縣水口鄉顧渚村,村民總數不到3000人,卻擁有農家樂487家,床位數18000張,餐位數20000個,2017年1~10月實現經營收入22.9億元;顧渚村始終以“鄉土”為特色,引導農民自主小規模經營,維護好鄉村“原生態”的生活氣息,讓游客真切體驗到了“有血有肉”的浙江鄉村風情。

“從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建設百個旅游風情小鎮,到萬村景區化,浙江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省的藍圖進一步走向縱深。鄉村百花齊放,才能成就全省的春色滿園。”浙江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現如今,浙江360度皆景觀,“人在畫中游,景在心中留”的畫卷正在鋪展開來,讓人且歌且行,賞心悅目。
全域旅游的落腳點,最終還是在老百姓真真切切的獲得感上。秉持著“共建共享”原則,全域旅游迸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不僅為美麗經濟鋪就了發展底色,也為多產業融合共生共贏埋下了新的伏筆、提供了新的契機。
全域共建,全域共享。浙江省全域旅游發展的步伐越加鏗鏘有力,向著未來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