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墻黛瓦,碧水藍天。掩映在羅浮山下的村莊,美得像一幅山水畫。走進惠州市博羅縣長寧鎮松樹崗村,寬敞干凈的村道,富有嶺南特色的民居,綠樹成蔭的休閑小廣場,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新氣象撲面而來,令人陶醉。
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石。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近年來,惠州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創新開展美麗鄉村“清潔先行·清水治污·綠滿家園”三大行動,對鄉村進行全面潔化、綠化、美化,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讓廣大農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徐徐展開。

美麗鄉村建設,既是美麗中國建設的前沿陣地,又是美麗中國建設的強大后方。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近年來,惠州市積極探索本地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路子,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全方位建設美麗鄉村。讓農村環境更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此,惠州市堅持問題導向,創新開展“美麗鄉村”三大行動,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村莊“脫胎換骨”,村民幸福指數提升
在惠陽區平潭鎮陽光村勝利村民小組,家家戶戶院內都擺放著垃圾桶,院外也看不到拋撒的垃圾,“垃圾分一分,美麗加十分”等宣傳語在村中隨處可見。近年來,惠州市大力推進“美麗鄉村”三大行動,每年投入20億元治水、20億元種樹,讓鄉村“脫胎換骨”。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改善農村環境,建設美麗鄉村,讓鄉村舊貌換新顏,變得越來越美麗宜居。惠州市通過“清潔先行”行動,建立“戶收集、村集中、鎮辦轉運、縣區處理”的運作模式,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通過“清水治污”行動,農村建起人工濕地系統及管網,原來渾濁發臭的污水變得無色無味、清澈透明;“綠滿家園”行動則讓一個個村莊“靚起來”,“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道路林蔭化”正成為現實。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僅在惠州城鄉百姓心中生根發芽,也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保護生態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美麗鄉村”三大行動讓鄉村更美麗,為惠州市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建設作出生動注解,增添了濃重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