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小鎮的兩種開發模式,資源主導型和休閑聚集型發展的三大關鍵是:因地制宜,打造小鎮吸引力核心;消費驅動,促進休閑產業多元聚集;城市化延伸,完善社區居住功能。
(一)資源主導型開發模式
即小城鎮自身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依賴旅游發展而成為旅游目的地的開發模式。這些小鎮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很有特色,根據其依托的資源類型,可以分為:
1、自然資源主導型小鎮
該類型小鎮,擁有良好的自然資源,環境優越、氣候宜人,區域內或緊鄰地區一般擁有品質較好的風景區,城鎮發展和風景區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且以景區發展為基礎。比如,由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九寨溝景區帶動的武夷山市和九寨溝縣。其開發要點在于,加強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控制城鎮的承載力:自然景觀不要做大范圍的人為加工,開發重點放在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完善,餐飲、住宿等高品質服務的提供,用地、建筑景觀風格等方面的控制上;嚴格限制游客數量、控制城鎮核心區規模。
自然資源主導型開發模式——以阿根廷巴里洛切為例
阿根廷的巴里洛切是典型的自然資源主導型旅游小鎮的開發模式,與擁有如溫泉、地熱等特殊資源的小鎮不同,其以獨特的建筑、風水情調、地方文化吸引觀光和休閑游客前來,其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也是旅游目的地。
巴里洛切坐落在阿根廷西部安第斯山麓,被壯美的雪山和靜謐的湖泊所環繞,依山傍水,自然景觀與歐洲阿爾卑斯山地區極為相似,吸引了眾多歐洲移民。巴里洛切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觀都與瑞士極為相似,久享“南美洲小瑞士”的盛譽。
巴里洛切沒有污染環境的工業,從建城到現在的百多年里,旅游業的發展從未停止過,吸引游客到來的除了美得讓人驚嘆的自然景觀外,還有就是這里人們悠閑的生活方式。每年8月,這里都要舉行盛大的冰雪節,舉辦滑雪比賽、冰球比賽、火炬游行等活動。最有趣的是,這里盛產巧克力糖,常年舉辦各種巧克力晚會和評選巧克力皇后等活動。
巴里洛切的成功,除了歸功于大自然的造化,也得益于人們的精心設計和長期經營,依托山水、人文的交相輝映,使得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相得益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2、古城古鎮
古城古鎮,特別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鎮),以其獨有的特色建筑、風水情調、民俗文化等,成為我國旅游小城鎮中的中堅力量。比如,烏鎮、西塘等江南六大名鎮。
同質化是我國古城古鎮開發面臨的主要瓶頸,挖掘特色主題,形成鮮明的形象,成為了古城鎮開發與提升的第一步。另外,古城鎮在經歷以“古”為特色的觀光主導、以“商”為核心的商鋪為王階段后,以“夜”為核心的休閑體驗發展,已經成為很多古城古鎮新的開發方向。
因此,業態向休閑化的調整必不可少,而以夜景觀光、夜間活動、夜晚休閑為核心的夜游項目,也會成為古城鎮開發的重點。
歷史文化資源主導型開發模式——以浙江烏鎮為例
歷史文化資源主導型的小鎮開發模式,主要是依托其保存相對完好的傳統建筑、古建筑,展示歷史文化風貌,體驗傳統生活方式,從而對游客產生特有的吸引力。
烏鎮地處浙江北部桐鄉縣北端,與江蘇吳江縣接壤,西鄰湖州市,雖經20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風貌和格局,梁、柱、門、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藝精湛,真實體現了濃郁水鄉風情和深厚文化底蘊。全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筑屋,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
在江南古鎮中,烏鎮開發相對較晚,所以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比較規范,全鎮共分為傳統作坊區、傳統民居區、傳統文化區、傳統餐飲區、水鄉風情區、傳統商鋪區六區,各區在空間上相互聯系,在旅游形式和旅游功能上相互補充,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特有的空間魅力。
3、行業依托型
行業依托型,顧名思義是指依靠某種特殊行業,發展形成的旅游宜居小鎮。比如,以會議旅游宜居小鎮(瑞士達沃斯、中國博鰲)為代表、云南瑞麗(玉石)、江西景德鎮(瓷器)、浙江義烏(商貿)、橫店鎮(影視)。
其開發重點在于以泛旅游產業框架為基礎,構建特色產業、旅游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共同組成的產業集群,并形成旅游產業與特色產業的互動發展機制,實現兩者的共贏發展。但特色產業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當地的主導產業。旅游可以帶來人群和消費聚集,提升特色產業的附加價值,促進其發展。
行業依托型小鎮開發模式——以中國博鰲為例
博鰲鎮位于瓊海市東部海濱,是一個半漁半農的集鎮。自2001年起,國際會議組織——博鰲亞洲論壇將其定為永久性會址所在地,博鰲名聲大噪,進入旅游跨越式發展時期,現已建成博鰲水城、博鰲旅游風景區等旅游項目,以其溫泉玉帶灘、三江入海口等優質旅游資源,形成水中有島、島中有水,秀麗景色和名勝古跡集于一體的南國風光畫卷。目前,博鰲小鎮已發展為海南旅游發展的平臺和加速機,對提高海南旅游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休閑集聚型開發模式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休閑小鎮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實踐模式。這一類小鎮,本身不是景區,但是一般具有良好的區位、交通或環境條件,能夠依托周邊的景區或是城鎮旅游資源,形成休閑集聚區、旅游集散地,是旅游接待建設的重點區域。
1、集聚型小鎮
依托著名旅游風景區或旅游區,在旅游集散和服務需要的催生下,在風景區重要門戶和游客主通道上,形成的以旅游服務為核心功能的小城鎮。比如,黃山周邊的湯口鎮、甘棠鎮。
一般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與生態環境,適宜進行“商業+休閑+旅游地產”的開發:
(1)商業開發:一般以商業街或是商業區的形式呈現,匯集了當地的特色美食、民俗客棧、土特產店等;
(2)休閑開發:要想把游客留下來,必須為他們提供不同于景區體驗的休閑娛樂活動,尤其是夜間的。比如,一些民俗演藝活動、養生SPA等;
(3)地產開發:依托于區位及生態環境優勢,這類小鎮往往受到地產商的青睞,適宜開發商業房地產,又可以開發度假地產。
集聚型小鎮開發模式——以黃山湯口鎮為例
一般而言,旅游接待型小鎮是為前往景區旅游的游客提供住宿服務的小城鎮,同時配套提供食、購、娛等相關服務。雖本身不是景區,但自然生態環境良好,同時作為旅游集散地,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也是旅游房地產開發的最佳區域,既可以開發旅游商業房地產,又可以開發旅游度假房地產。
湯口鎮位于黃山風景區南麓,素有“黃山門戶”之稱,是黃山的主要生活服務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黃山景區提供的主要是作為核心吸引力的“游”的要素,除了“行”以外,“住、食、購、娛”等四大要素都同湯口鎮緊密相關。
湯口鎮在為黃山風景區旅游服務的同時,還因地制宜積極開發本鎮旅游資源,相繼開發了翡翠谷、九龍瀑、野生猴谷景區、天湖景區、香河景區、鳳凰源景區和龍鳳苑景區等7處景區,搭乘黃山旅游的便車和景區串線,年接待人數已突破百萬。
2、城郊型休閑小鎮
城郊旅游小鎮屬于旅游小鎮發展中的一種類型,一般位于城市邊緣區域,主要滿足游客旅游休閑需求,優化配置旅游各要素,從而為游客提供相應的旅游休閑服務的小鎮。
對于城郊旅游小鎮的概念界定,有以下幾點含義需要加以說明:
(1)特定的地理范圍及空間尺度:首先,城郊旅游小鎮位于城鄉接合部上,產業結構、人口結構和空間結構逐步從農村向城市過渡。從空間維度上看,城郊旅游小鎮的活動一般集中在空間距離與城市中心區150公里以內的區域內。從時間維度看,這些區域一般在車程2小時以內。旅游小鎮的人口規模應符合國家建制鎮的標準。城郊旅游小鎮尺度范圍不宜過大或過小,過大難以對小鎮功能進行合理劃分,也給其基礎設施建設帶來難度;尺度過小則給各旅游要素的完整配備度帶來難度,易造成產業鏈的不完整。它在空間上并不是簡單地將旅游資源組合,而是突出旅游與休閑的核心功能,以滿足游客多種旅游需求為條件而形成的空間部落。
(2)旅游資源。旅游資源是構成吸引游客的一切旅游吸引物要素。旅游消費需求的升級使小城鎮的旅游資源觀發生變化,旅游資源除包含獨特的自然或人文觀光資源外,其他任何可以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的有形、無形要素,能被開發成休閑度假產品的均是城郊旅游小鎮可以依托的相應資源,例如節慶、娛樂、康體等資源。
(3)小鎮內旅游各要素的有機復合。旅游業在小鎮經濟發展中屬主打產業或優勢產業,或旅游產業是促進鄉鎮經濟提速與發展的動力源。同時,旅游小鎮圍繞旅游服務這一核心功能,在區域內形成產業鏈而構成旅游要素集聚區。旅游小鎮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注重空間內旅游要素的有機復合,從而實現產業鏈完備性,提升當地旅游服務接待能力。
依托于具有強大旅游市場需求的城市而形成的城郊休閑小城鎮,北京周邊的小湯山鎮、成都的山泉鎮等就是典型案例。其開發應從以下幾點找準方向:
(1)針對普通市民的農家樂或是生態農業觀光開發;
(2)為市民提供游玩、休閑的郊野公園和主題公園;
(3)針對周一至周五企業的會議、產品發布、拓展培訓等開發的“商務會展+休閑度假”模式,比如現在很流行的“開會+泡溫泉+高爾夫”;
(4)針對高端市場的度假別墅、會所;
(5)針對老年人市場的“養生要老別墅、公寓”。
城郊型休閑小鎮開發模式——“五朵金花”綻放
成都三圣鄉以種植花卉為主要旅游資源,花卉種植面積多達8000余畝。“三圣花鄉”涵蓋成都錦江區的五個村落,包括幸福村的“幸福梅林”、江家堰村的“江家菜地”、紅砂村的“花鄉農居”、駙馬村的“東籬菊園”、萬福村的“荷塘月色”。五個村子并稱為“五朵金花”,形成“春有紅砂,夏有荷塘,秋有菊園,冬有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之旅游情景。
①滿足都市人向往田園的需求,實現田園生態化
大都市人群平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在周末或節假日時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愿望更加強烈。三圣鄉所采用的“生態農業結合旅游農業”的農家樂模式,恰好滿足了大都市人群這方面的需求。不論是“江家菜地”展示的“周末都市菜農采摘忙”的場景,還是“東籬菊園”營造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浪漫,都深深吸引了都市人,為他們在鄉村找到了心靈的棲息之所。
②對接都市的基建標準,實現設施服務城市化
三圣鄉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積極接軌城市,充分考慮了人性化的需求。道路建設依傍地勢地貌和自然山水,交通布局做到人車分流;水電供應穩定;電話、寬帶到戶;天然氣供應充足且為未來鋪設留有余地。高標準的基礎設施建設,讓都市人來到三圣鄉享受到和城市一樣的生活服務便利,進一步提升了三圣鄉的旅游吸引力。
③依傍大都市的技術力量,實現發展技術化
靠近大都市的旅游小城鎮在發展過程中,更容易得到大都市的技術支持。例如“五朵金花”中的“東籬菊園”在建設時,依托四川省農科所的技術力量,以規模種植菊花為支撐,引導村民規模化、多樣化進行大田種植菊花,形成1000余個菊花品種、300余萬盆盆栽菊花、2700余畝的菊花種植規模。與此同時,在農科所的引導下,村內農房進行改造,和菊花景觀一起形成整體和諧、色彩繽紛的農村景觀系統,給游客帶來視覺上的享受。
④承接大都市資本投入,實現資本多樣化
三圣鄉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民間資本的介入。錦江區政府以8300萬資本搭建融資平臺,成功撬動了當地民間資本1.6億來投資建設三圣鄉。二是政府對基礎設施的資本投入。“五朵金花”每個村都投入一千多萬的資金用于鄉鎮基礎設施的改造。三是集體資產的參與。鄉鎮以固定資產入股來參與三圣鄉的旅游發展建設。三種來源中,獲得資本數額最大的就是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民間資本注資三圣鄉旅游。在此過程中,成都市相對發達的經濟水平和開明開放的投資空間為民間資本的注入奠定了基礎。
3、資源依托型休閑小鎮
這類小城鎮,有著鮮明的特色,通常位于自然或氣候較好的城市。比如濱海小鎮、海島小鎮、溫泉小鎮、滑雪城、花卉城、漁港小鎮、邊境小鎮等。其開發要以優勢資源為基礎,以休閑度假為方向,走綜合發展之路,打造一個集觀光、休閑、度假、養生、會議、康體、文化體驗、居住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旅游小城鎮。其打造重點有兩個方向:一是設置完善的度假生活配套及高品質的服務質量,高爾夫、游艇俱樂部等高端度假項目必不可少;二是以度假人口候鳥型居住為目標的度假第二居所的開發。
資源依托休閑小鎮——南京湯山溫泉小鎮
湯山,古名“湯泉”,因溫泉而得名,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中國四大溫泉之一。湯山位于南京以東24公里,總面積117平方公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距離祿口國際機場40公里,到周邊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都有高速公路直達。小鎮內青山疊翠,綠水成湖,洞石奇觀,是南京東郊著名的旅游勝地。溫泉資源、旅游資源、礦產資源形成了湯山經濟的優勢。
(1)主打溫泉經濟
溫泉是湯山鎮向世界展示其形象的一張名片。湯山鎮依托溫泉資源,大力發展以旅游、療養、房地產等為主打的溫泉經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圍繞溫泉湯山以湯、山、水等為主題,建設了多家溫泉度假村、度假村、溫泉浴館等主題性溫泉,并開發建設文化博物館、養生、美容、醫療、運動等主題設施,強化湯山鎮的旅游形象,使湯山成為炙手可熱的溫泉休閑旅游區,激活了湯山鎮的冬季旅游市場,形成了冬季不淡的旅游局面。
(2)衍生產業鏈
隨著溫泉旅游的發展,湯山已經從最初的寥寥數家溫泉酒店,發展到現在世界頂級度假品牌酒店云集,游樂、購物、體驗、文化、科普等各類旅游產品匯聚的休閑度假勝地。湯山小鎮正在不斷培育新的產業,興起像頤和、御庭等一批在全國都很知名的溫泉精品酒店以及高端會所。湯山擁有世界級度假酒店品牌、現代高科技健康體驗機構、購物娛樂餐飲場所、商務會展文化創意等,以溫泉優勢位核心,形成溫泉旅游、休閑度假、會議會展、健康養生四大板塊的產業聚集,延伸了溫泉經濟發展的產業鏈。
(3)完善產品體系
湯山鎮溫泉數量多,針對不同檔次的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旅游產品。,圣泉溫泉浴館、美齡溫泉山莊等定位為大眾化旅游消費產品。同時也有為高端消費者提供的溫泉產品,如南京湯山頤尚溫泉度假村,度假村由露天溫泉區、休閑酒店兩部分組成。其中,露天溫泉區又分為花草香浴區、土耳其浴區、巴厘島風情區、羅馬大理石浴區、養生中藥浴區等10余個浴區,這些浴區突破過去的溫泉療養概念,以現代化、國際化視角,將溫泉與異國風情、傳統醫藥相結合,全面發揮溫泉的養生功能,形成獨特的休閑養生之道。除了主打的溫泉產品,湯山鎮還充分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建立以文化為主題的觀光旅游區,還建有現代農業園、民俗村等,打造全方位的旅游產品體系。
(三)旅游小鎮開發模式總結
1、因地制宜,打造小鎮吸引力核心
有旅游吸引核才會吸引游客,產生消費聚集,進而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沒有吸引核,難以引導城鎮化。對于休閑小城鎮來說,可以形成休閑聚集中心,進而帶動城鎮化。旅游吸引核的設計,對小城鎮建設來說至關重要,自然景觀、文化遺存、休閑度假要素、濱海濱湖、溫泉、甚至博彩等,均可作為旅游吸引核。
2、消費驅動,促進休閑產業多元聚集
隨著游客旅游需求的不斷增多,旅游小城鎮的功能布局也由單一化走向綜合化,往往具有觀光、休閑、度假、游樂、夜間娛樂、居住、集散、養生、運動等多種功能。當然,不同資源類型主導下的小城鎮,功能也不盡相同。
旅游小鎮的產業架構體系中,應以產業關聯度高、需求收入彈性高的休閑產業為主導產業,通過休閑產業的多樣化開發,形成多樣的產業關聯式發展結構,進而廣泛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區域產業發展實際及城鎮發展需求,兼顧發展農業、教育業、交通運輸業、制造業、郵電通訊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等其他產業。
3、城市化延伸,完善社區居住功能
旅游小鎮與旅游景區及傳統城鎮的最大區別在于其服務對象的復雜性,因此,在構建旅游小鎮時應充分的考慮居民及游客的需求,構建生活化的服務系統。服務系統里面既包括教育、文體、衛生、商業等公共生活服務設施及交通、郵電、供水供電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等,也應包括食、住、行、游、購、娛、體、療、學、悟等旅游要素,同時還需包括旅游區必備的專項旅游交通體系、游客中心(含導游服務)、旅游標示系統、生態停車場、游客公共休息設施等,且旅游服務設施在綜合配套服務里的比重要高于一般城鎮。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