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一定要全拆嗎?一定要全部翻新嗎?然而這些被人遺棄的百年老宅卻代表了獨具中國傳統色彩的建筑文化,它們跟自然的關系遠遠要比現代的鋼筋混泥土建筑來得和諧、永生。將它們進行改造,便能重現中式極簡詩意家。

走入西沖村村口,蒼翠的古樹靜靜矗立,透過茂密的枝葉向村內望去,青山綠水粉墻黛瓦,墅家墨娑西沖院在光影中展現開來。這處舒適的鄉間度假居所是由一棟近200年歷史的清朝老宅和一座破敗不堪的家祠改造而來,設計師改寫了古宅的前世今生。
如何在恢復古建筑的同時有所創新以適應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傳統徽州老宅最大的特點是有天井無院落,視覺感官比較陰暗難以久居,設計師利用家祠前的空地加建、一棟由一層咖啡廳和二層水景房構成的兩層小樓,家祠與小樓自然形成了一處有回廊的院落,使空間變的更有層次感。


徽派民居受布局和采光的限制,容易帶給人陰冷逼仄的感覺,設計中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是如何滿足現代人的住宿功能需求,讓客人在感受老宅歲月氣息的同時有一份放松舒適的居住體驗。
所有古建筑天井及公共部分完全按照老宅原樣恢復如舊,而客房室內沿外墻一側保留了原樣,新隔墻均為白色石膏板面刷涂料,地板刻意挑選了帶節疤柞木,原有木結構體均保持原樣,自然而不露痕跡地將新與舊完美融合。
室內色彩基本以黑白灰為主,局部間以跳躍的紅色,綠色,黃色,使得空間不顯沉悶,充滿了現代時尚的氣息。家具則大部分根據當地徽州家具款式做了簡化設計,上色則從法國新古典家具中吸收靈感,上了三種不同灰色。

花跡酒店,由南京老門東明清建筑及民國建筑改建而成。來自西安的余平教授,用了最自然的“土、木、瓦、磚、石”讓古宅重獲新生。

設計保留原生建筑體上的“蹤跡”之美;對受損部位進行文物式修復;在院落、墻頭、窗臺處大量植花種草,構成“花”與“跡”的主題。院落,庭徑都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有的構架。年代感帶來的親切感覺油然而生。

內部的陳設,大多表現出了極簡的新中式美學。每件家具擺設都恰到好處,不多不少。地面樓梯墻面,都做了表面的粗糙處理,讓室內空間也更加貼近自然。酒店客房的門牌設計,是細節處理上的點睛之筆,簡簡單單的竹筒配上一枝花木,清新宜人。
云廬,坐落在廣西桂林到陽朔的途中,是一座漓江沿岸好山好水間的精品酒店。酒店項目由老農宅的改造開始,修繕后,大致保存了老宅子外墻的原貌。

酒店在設計上注重中式的庭院意境,宅間的天井花園,餐廳的可變式半開放空間,使得酒店在空間上有著濃厚的中式美意。
酒店的內部裝修簡單卻意境非凡,擺件裝飾,簡潔典雅。在墻面的設計上,采用了白墻與土黃色夯土磚相拼的做法。大膽卻又自然舒暢,濃厚的中式極簡意蘊噴薄而出。
夯土磚與木材的結合,也效果極佳。幾乎室內的每個房間中,都有著細賞門外佳景的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