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小鎮,顧名思義,是以旅游為出發點打造的小鎮。隨著文化旅游需求提升,以文旅為特色的小鎮建設正在火熱開展。文旅小鎮逐漸在旅游度假排行榜上占得重要一席。
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孔蓉認為,中國文旅特色小鎮是以文化旅游融合為依托,以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提煉為核心,以創意和再生設計為手段,對屬地特色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產業資源等關聯性資源進行一體化深度整合后,以系統化的特色文化標識為指向而構建的文化、生態、生活、產業有機融合的生態型空間體系。

發展模式多樣 特色服務塑造品牌
目前,國內文旅小鎮大多呈現三種不同的發展模式。一是在原有古村鎮的基礎上進行旅游開發;二是以當地的核心景區為基礎,帶動周邊村鎮的旅游開發;三是以文旅地產為主要形式,人為“造鎮”。
在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聲浪中,運營卻是擺在眾多文旅小鎮面前的一大難題。因此,建設文旅小鎮切忌浮躁焦慮。如果沒有自然環境、居住環境、休閑設施等基礎設施支撐,文旅小鎮的后續經營便難以引入產業資源。文旅小鎮的標簽應該是一個宜業、宜居、宜游的社會空間,才能吸引高端產業、優秀人才在小鎮落戶,才能吸引大量的觀光客前來消費。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在開發項目時,保護當地優美的自然環境,恢復原本的文化風貌,做到保護性開發,還要合理引入完備的現代化服務設施,提高旅游及居住的舒適度。
創新盈利模式 得IP者得天下
文旅小鎮典型的特點就是投資大見效慢,做出“現象級”影響的更是鳳毛麟角。作為文旅項目,如果僅僅是提供觀賞、游玩功能,很難持續吸引客流。項目特色才是創富的根本。文旅小鎮項目要形成具有獨特的魅力和鮮明主題文化,達到觀賞性、參與性、刺激性、趣味性和體驗性的高度統一,盡量避免與周邊旅游項目開發的同質化競爭,才能具備聚集消費者目光的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要在綜合考慮項目定位與區域資源的基礎上,以文旅元素為核心打造產業鏈,進行文旅產品的設計、制造或分銷,以強大的創收能力支撐整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其中,文旅IP是讓小鎮建設更加有活力的法寶。
文旅IP代表著個性和稀缺,以價值觀、特色內容和持續創新力為支撐點,能與其他同類IP形成鮮明的區隔,與自身產業特色高度契合,對市場能夠形成很強的激活效用。橫店影視文化小鎮,就是立足于影視基地,并逐步向影視主題文化小鎮升級轉變,共建造了明清宮苑、秦王宮、清明上河圖等近30個大型實景拍攝及旅游體驗基地,是典型的“影視IP+旅游小鎮”發展模式的成功樣本。而在這場文旅小鎮建設浪潮中,究竟誰能勇立潮頭,誰又會被拍死在沙灘上,我們終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