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古村聽得最多的是宏村、西遞,名聲在外,整天游人如織,熱鬧非凡。不如另辟蹊徑,去一處小眾的徽州古村。今天去的古村叫右龍村,不要門票,沒有掛紅燈籠,沒有任何商業、推銷和叫賣的影子,有的,只是陽光,藍天、古樹,老屋,以及淳樸,安詳而友善的面孔。
右龍村座落于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西南部,毗鄰江西省浮梁縣瑤里鎮,始建于唐末。現存“徽州古道(徽州府—浮梁縣)”五公里貫穿全村,全部為石板石蹬建筑,村莊內古道沿河建有石板護欄,居民建筑多為徽派建筑.....
一條大約1米寬的石板路從村中穿過。這就是明清時期通往浮梁的“徽州大道”。400年來,這段路幾乎完好地保存在這里,直到今日,依然是村民徒步去往江西的便捷之道。

在沿溪古道入村口,有一座石砌的小廟。起初以為是避雨的路亭或是土地神廟,后來才知,這座石砌的房子是專門為旁邊的古香榧樹敬香用的。為何這棵老香榧樹受到如此敬待?村中老人說,有一年夏天突發山洪,兇猛的洪水沖走了村中的一個小孩。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刻,恰是這棵老樹用自己粗大的胳膊,將小孩攔在了它的枝頭,小孩因此得救。從此,村民們就在這棵樹下蓋起了一座石房,自發地祭拜這棵老香榧樹了。
自右龍村至浮梁瑤里古鎮的右龍嶺古道又稱徽州大道,是徽饒古道保存最完好的一段,路面皆由麻石鋪砌而成。古道繞村而過,直通皖贛邊界以及更遠的地方。


右龍村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茂密的植被。村圍底層的緩坡被茶園覆蓋,稍高的山坡有成片的油茶園和香榧樹,遠村山坡竹林婆娑,更高處則是挺拔的松柏。登高俯瞰,右龍村就像一個碩大的徽派盆景,靜靜地安落在綠色的盆地里。
村里保存有一段建于明代的石板水街,沿河護欄是用整塊青石板連接而成,數百年的風風雨雨,洪水沖刷,水街已是斑駁陸離、滄桑滿目,可那些石板依然挺立在河邊,保護著村民往來的安全。這些石板是“徽州大路”通衢的見證者,也是右龍村歲月輪回的無字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