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村落是農耕文明的“活化石”,也可以成為鄉村發展的“搖錢樹”。究竟是在開發中保護,還是在堅守中保護?這是一個難題。目前,一些傳統村落商業化氛圍過濃、開發同質化、村民邊緣化問題凸顯,很多傳統村落喪失了原真性。
傳統村落保護不能見物不見人,要注重維護整體的文化生態。不僅要保護老房子、戲臺等古物,還要關注戲曲、游戲、傳統節日活動、民俗生活等反映地方人文歷史的要素,發掘民間故事、神話傳說、謎語笑話等口陳資料,賡續當地傳統道德倫理觀、宗教信仰觀、審美情感等精神文化。

開發帶有拓荒性質,需要慎重。可以選擇一些次要的傳統建筑進行改造和開發,但大規模開發需要統籌村民、學者、社會力量等,根據當地條件、文化傳統、資源稟賦,經過充分論證來選定。專家們一致認為,要恢復村民在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開發中的主體地位,提升他們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能將他們邊緣化。
住建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階段保護發展任務將以復蘇傳統村落為重心,在加強保護的同時,更要重新激發其活力,推動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在現代化建設中得到繼承弘揚。
在實踐中,活化利用正逐漸成為共識。浙江省松陽縣四都鄉平田村,一年中有200多天云霧繚繞,100余戶人家依山而居,“村落——梯田——山水”的完整格局,讓平田躋身第三批國家傳統村落名錄。
傳統村落改造可以用最小損耗延續其使用價值,實現傳統村落的活態保護。我們要呵護、支持那些回到家鄉,從事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開發的人,因為他們絕大多數是真正熱愛村莊的的,而不是只看中商業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