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旅游”的消費趨勢將會湮滅“專業式”體育和“觀光式”旅游,“平民式”體育和“體驗式”旅游將逐漸成為主流。在“健康中國,全民健身”的背景下,以體育旅游為創新方向的產城融合,正成為中國特色小鎮的發展路徑之一,體育特色小鎮也應運而生。目前,各地正涌現出一大批體育特色小鎮,可以預見,體育特色小鎮將成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動力。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體育市場正逐漸從傳統的觀賞型旅游向體驗式旅游發展。接下來,“體育+旅游”的消費趨勢將會湮滅“專業式”體育和“觀光式”旅游,“平民式”體育和“體驗式”旅游將逐漸成為主流。

目前國內外體育特色小鎮呈現出以下特色:一是結合地理特征或地方體育產業特色,打造單項體育項目的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鏈的體育類特色小鎮。如新西蘭皇后鎮聚焦戶外運動、法國沙木尼體育旅游小鎮發展滑雪特色運動等。二是創新一批體育類項目和設施帶動小鎮建設,兼具體育產業以外的文化、旅游、養生等其他功能,如北京豐臺足球小鎮、浙江銀湖智慧體育產業基地等。三是企業根據既有資源優勢,謀劃體育類主題創新,集聚資源,組合項目,創新驅動,實現企業成長和體育小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河南嵩皇體育小鎮、浙江德清莫干山“裸心”體育小鎮等。
曾幾何時,體育運動只是專業選手和少數體育愛好者的專屬,而如今透過各地馬拉松比賽的盛況,就得以窺看全民健身不可阻擋的熱潮,尤其是城市白領階層的參與度正在不斷提高。體育產業上升成了健康產業的一股中堅力量。以“體育產業+特色旅游”的雙特產業為創新方向的體育小鎮,正在走入人們的視野:如浙江省政府發文推動培育特色小鎮重大機遇、力爭培育3~5個以體育產業為主要載體的特色小鎮。京津冀地區借力2022年冬季奧運會,打造冰雪特色小鎮,以承德市為例,將在未來10年打造冰雪旅游特色小鎮集群,構建冬季體育旅游之都。

體育旅游在中國發展尚不成熟,但市場潛力巨大,與傳統產品相比沒有淡旺季、市場利潤率高。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不斷發展和“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實施,中國體育需求將從低水平、單一化向多層次、多元化擴展,體育消費方式將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和觀賞型消費擴展,體育產業將從追求規模向提高質量和競爭力擴展,體育產業必將迎來重大機遇。
當前體育小鎮的發展,應該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的模式。“在特色小鎮規劃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要有科學合理的空間規劃和體育產業的系統規劃,包括賽事落地等系統規劃;二是要兼顧體育產業鏈條的特殊性,要打通體育產業鏈,為相關產業做增值;三是要注重小鎮的可持續性發展,找到跨界的商業模式,形成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方案,實現體育對關聯產業的拉動增值作用,著力打造有特色的體育小鎮;四是投資主體要明確,規劃土地要具體。”何文義說。
體育小鎮的建設首先要考慮的因素是如何選擇、運營和傳播特色運動項目,自然環境只是體育小鎮構成的一部分,最主要的還是內容設計的創新。因為有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具有黏性消費、重復消費的功能。特色體育項目能夠促使志同道合、對某項體育項目有依賴性的人群得到集聚,從而達到“集客”功能。“集客”給小鎮帶來人群保證,這也是體育小鎮持續發展,最終實現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