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學文,中國豪宅研究院副院長。文旅中國策劃設計聯盟主席。一位擅于以詩的意境,策劃設計建筑的教授;一位擅長于用質樸語言,表達深厚情感的詩人;一位備受政界、商界、學界推崇的著名文化旅游與房地產研究專家。中國詩意建筑設計第一品牌——陽學文詩意建筑設計公司創始人;兼任世界華人建筑園林策劃設計聯盟主席、世界華人文化創意聯誼會會長、湖南省政府顧問、湖南大學教授。
他表示,特色小鎮作為一種文化形態的標志,它的誕生與發展,也是一種文化形成與發展,未來更具吸引力。但我國小鎮開發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定位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創意。小鎮風貌無特色,人文風情不誘人,承載能力差;產業聯動不夠,難以實現持續發展;沒有實現產品開發與文化創意的結合,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由于特色小鎮是一項新事物,當前各地在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特色小鎮=特色鎮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也不同于產業園區、風景區的“區”,而是位于城市周邊、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區功能的重要功能平臺。特色鎮是一個行政區域的概念,以某種主體功能為特色,或有產業特色,或有交通功能特色,或有人文自然風光特色等的全域范圍,由居民社區和村莊構成,按照政府組織架構體系來管理的行政區域。
誤區二:特色小鎮=新城建設
發展特色小鎮不是建新城,不能用建新城的思路和模式來規劃建設特色小鎮。首先特色小鎮規模不大,不是追求規模效應,擴張效應,而是追求集聚效應,緊湊效應;其次特色小鎮不是土地財政的載體,而是創新創業的空間,是新產業、新動能的引擎;再次,特色小鎮追求的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最后特色小鎮要走產城融合的發展道路。

誤區三:特色小鎮=園區建設
特色小鎮不是產業園區建設,特色小鎮離不開特色產業,但又不是單純的以工業制造業為主的園區開發。特色小鎮的產業特色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工業4.0為引領,以2.5產業或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三產業為主,重點在于研發設計;二是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主,從加工制造向設計、品牌、展示轉變,重點在于營銷服務;三是以休閑度假旅游為主,滿足市民短期、重復、特色需求,重點在于休閑服務。另外特色小鎮的社區功能是其與園區開發的重要區別。
誤區四:特色小鎮=景區開發
以旅游功能為主導的特色小鎮可以發展成為景區,有些歷史人文古鎮,自然風光優美的小鎮也兼具特色小鎮的文旅功能。從這個角度而言,特色小鎮和景區開發有共同之處,但又不同于傳統景區開發模式。特色小鎮在旅游客源市場上,更強調滿足周邊大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特定需求;在旅游活動上,更強調體驗和參與;在旅游發展目標上,更強調目的地和集散地;在旅游功能開發上,更突出互融互動。

誤區五:特色小鎮=美麗鄉村
特色小鎮離不開鄉村本底,但與鄉村有著本質的不同,體現在一是形態不一樣,二是功能不一樣。特色小鎮集聚了大量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高端要素,是既有鄉村本地特征又融入高新技術和特色人才的區域經濟發展單元,需要探索利益主體多元、公眾參與的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美麗鄉村更多的是強調鄉村發展的一、二、三產業融合作為產業支撐,依靠本村村民的自治管理,管理和保護好鄉村生態環境等。
與傳統小鎮相比,特色小鎮的一個顯著特點,在于它不是簡單地作為一種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同時還是一種寶貴的文化旅游資源和貿易、休閑、度假的場所。因此,在充分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外,一切要從打造生態旅游小鎮的思路出發,精心打造,顯“特色”,使生態旅游業、現代服務業,成為小鎮賴以發展的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