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某民俗文化景區在經歷了開業初期的人潮涌動、爭搶攤位之后,由于民俗村里“民俗”少,體驗項目幾乎只有“吃吃吃”,導致審美疲勞,客流銳減,大量商鋪關門,管理方不得不再次招商。
時下在許多地方,鄉村旅游都得到全面發展。每逢節假日,城市周邊的生態休閑地和度假村、農家樂都吸引著游客前往。人們在這里品嘗農家風味美食,體驗別樣的鄉村生活,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鄉村旅游中體驗感受到的鄉土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炎黃子孫心靈深處根深蒂固的情結?,F今人們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表達,包括文學、詩詞和藝術,大都與鄉土文化有關。它不僅凝聚著民族情感,還滋養著現代文明的精神根脈。
在一些民俗文化村景區,看到最多的是各種小吃店。除了當地特色小吃外,更多的小吃、特產,來自全國甚至全球各地,比如有比薩、叉燒排骨、云南苦蕎片、蘭州拉面、重慶小面等。這種原生態難覓,本土文化、本地特色和個性消失的景區運作,讓八方游客難覓鄉愁、難品鄉情,是很難在市場需求不斷提升的當下立住腳的。
其實,在鄉村旅游發展大潮中,一些地方開發特色不夠明顯,部分鄉村旅游目的地同質化嚴重,業態也過于單一,沒有體現當地村落特色。一些地方在開發中不結合自身特點,一味照抄照搬,結果是千村一面,千篇一律。也有許多無特色,甚至在主打商品上追求城里味道,失去農家特色,更談不上保持傳統的鄉土文化。凡此種種,嚴重影響和制約了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

發展有鄉土文化特色的鄉村旅游,需要有科學管理與創新發展的視角。譬如要發揮鄉土優勢,嘗試打動人心,喚起游客的集體記憶或者田園生活想象,就要引入更具鮮明文化個性的農耕文化元素,進行形式多樣的鄉土文化展示,拓展休閑農業的文化內涵,提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確保鄉村旅游能夠具有獨特吸引力。
再如,“農家樂”在提供餐飲、休閑時,要在特色菜肴上下功夫,圍繞“舌尖上的鄉愁”做文章;要激發游客的體驗意愿,讓游客來了有看頭,回去有回憶。唯有如此,厚重的鄉土文化才能得到傳承和發展,鄉村旅游也才能煥發勃勃生機。(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