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海區召開區長重點提案督辦會議,就提案《美麗南海活化傳統古村落》進行專題議政,南海區正大力推進文物保護與發展戰略總體規劃出臺,擬設置“核心保護區”等保護體系分層級進行保護。“對古村落活化要長期堅持,不要一陣風,讓古村落不斷煥發新活力。”南海區區長顧耀輝表示。
現狀:古村資源豐富缺維護
根據第一批廣東省傳統村落名單,全省共有189個村落入選。佛山有11個傳統村落入選,其中絕大部分在南海,多達10個。昨日,南海區就區長重點督辦提案《美麗南海活化傳統古村落》進行專題議政,南海區政協委員、提案人康浩強調:“傳統村落資源絕不僅如此,在我們的調研中,目前南海仍保留有各種古建筑的傳統村落超過50個。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南海區古村落普遍面臨著古建筑毀損、傳統民俗衰失、古生態被破壞等問題,傳統村落保護狀況令人擔憂。”
南海目前并未編制、出臺有關于傳統村落保護的專門規劃。“南海區古民居古建筑數量多、規模大,維修需要龐大的資金,而當前區、鎮兩級財政顯然無力承擔,村民和村集體更加沒有能力解決。”提案指出,近年佛山各級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專項經費也逐年增多,但對面廣量大的古建筑群維修仍是杯水車薪。“現行政策規定文保專項資金不能補貼私人產權的建筑,也使眾多古民居古建筑因缺乏經費而得不到保護和修繕。”
即使目前佛山有印發實施《有關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條例》和《佛山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條例》,以及《佛山市南海區特色古村落宜居示范與活化升級工作實施方案》,當前佛山還缺乏對古村落活化升級的總體規劃與長期部署,擅自拆除、改建歷史建筑、破壞古村落歷史風貌與傳統格局的行為時有發生。

建言:摸清家底集群化開發
康浩在《美麗南海活化傳統古村落》中提出建議,盡快摸清傳統村落家底,同時組織建設規劃、文化旅游部門對各傳統村落每棟古建筑的現狀,如權屬、破損程度、市場價值、需修繕的工作量、資金投入量等,以及非物質文化遺存,進行全面的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建立檔案。或可出臺《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對涉及搶修、遷移、認領、土地轉讓、房屋登記、資金支持、相關程序等作出明確規定,使傳統村落、古民居保護利用工作步入法制化、規范化、程序化軌道。
“策劃一個或幾個主題,整合一條或幾條傳統村落游線路,將分散的傳統村落連接起來,集群化開發。”康浩建議。
回應:古村落將設核心保護區
南海區文體旅游局副局長蔡楚茹現場回應,稱目前區政府對10個活化升級古村落投入各類資金總計已達3190萬元,同時南海區區文化體育局與區規劃局目前正在大力推進《南海區文物保護與發展戰略總體規劃》。
作為統領南海城市更新與古村落保育的綱領性文件,該規劃將協調古村落保護、利用與城市發展。蔡楚茹透露,南海將健全古村落傳統風貌的保護體系,分三個層次來加以保護。其中,核心保護區包含古村落中最有價值的歷史建筑、河流水系、街巷等典型空間要素,精心保護歷史空間環境。二是建設控制,保護區內可以進行適量建設,但對其體量、高度、色彩、形式等,必須按照保護規劃要求進行控制,處理好新建筑與歷史建筑的關系。三是環境協調區,保證古村落在更大范圍的良好生態環境和空間景觀。
“對古村落活化要長期堅持,不要一陣風,讓古村落不斷煥發新活力。”南海區區長顧耀輝表示,在活化古村落上,要引入與定位相適宜的活動、產業,讓更多的居民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