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人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電子商務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智能手機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互聯網擴大了人們的世界半徑……而如今以實體經濟形態發展起來的特色小鎮,或將觸發國人新生活方式的革命。
從物質文化滿足到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6年到2017年,兩年間,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先后公布了400余個中國特色小鎮名單,特色小鎮作為一種新的經濟載體快速發展起來。回顧國人生活數十年發展歷程,如果說從鄉村到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是一種生存需要,那么從大城市到特色小鎮就是生活追求。
十九大上將人民的主要矛盾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矛盾。”調整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獲得了巨大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找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然而人口膨脹、交通擁擠、城市建設過剩、環境污染等問題導致大城市成了限制人們美好生活的“圍城”。于是,人們開始涌向有青山綠水、有詩情畫意也有衣食住行的特色小鎮。比如距離北京百余公里的古北水鎮,融合度假、休閑、購物為一體,有關數據顯示古北水鎮每年旅游達180萬余人次。
有人會說如果想要生態良好的生活環境也可以選擇鄉村呀,然而鄉村除了在生活服務配套設施發展、交通等方面不夠完善以外,更加缺乏的是“內心的歸屬感和心靈空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多年以后,回到鄉村,再難找到“靈魂共鳴感”,我們儼然成了鄉村的客人。正如奧倫達部落董事長王仙山所說:北上廣深藏不了肉身、夢中的家鄉存不住靈魂。那么,凝聚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特色小鎮成為美好生活的載體。

特色小鎮打開國人生活新方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古往今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從未停止,在這些留下來的詩詞歌賦當中,既有對自由的渴望,又有對和諧的聚落生活的理想;既有對健康生活的思考,又有來自心靈深處的吶喊,這正是當今人們追求的美好生活的寫照。
那么作為新時代美好生活的載體,特色小鎮是如何打開人們的夢想生活,又創造了怎樣的新生活?特色小鎮打開了社群的新生活。中國特色小鎮同創發展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提出特色小鎮要“以人為本”,奧倫達部落董事長王仙山說特色小鎮運營要回歸到“人”上來,即“人”是特色小鎮的核心,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是美好生活的體現之一。
這一點上,奧倫達部落打造夢想聚落,人們以興趣、愛好相聚,形成花友匯、油畫苑、足球俱樂部、話劇社等聚落社群。以花友匯為例,其社長是一位老人,人稱“糊涂”,在奧倫達部落里栽培了一個花園,來自荷蘭、法國以及中國各地的花草品種在“糊涂花園”里成長,花友匯的居民經常一起插花、制作花草藝術品、做鮮花餅等等,濃郁的人文氣息和藝術生活讓奧倫達部落特色小鎮就像一個“家”,老人、孩子、年輕人擊破城市冷漠在這里不僅收獲充實的生活還獲得了個人價值的提升。
特色小鎮打開了健康的新生活。一段辛苦的奔波之后,來一趟歐洲之旅。只需一張卡便能享受愜意的度假之旅,這不是一場走馬觀花式的跟團旅行,也不是一場費心籌劃酒店、路線的自費旅游,而是一場享受專業的、國際化心身健康服務的自由之旅。這便是奧倫達部落特色小鎮打造的全球康養度假生活。未來的健康生活不僅僅是能夠花得起錢用得起高端的醫療設備,而是從心到身,從度假到生活的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