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日照有一村,名“鳳凰措”。措,在藏語中是大湖的意思;鳳凰措,寓意鳳凰涅槃,老村新生。老村原名“杜家坪”,一個典型的魯東南石頭民居聚落,無奈在城市化進程中,不可免俗地淪為空心村。

面對日漸荒廢的老村,設計師孔祥偉與觀筑設計團隊,決定在此開始一個空心村的再生實踐,一場鄉村整體營造就此展開。村子里大部分老房已經坍塌,根據遺留下來十幾套老房,設計師和觀筑團隊將其整體定位為:鄉村藝術區。


包括民宿酒店和藝術家工作室,設有林中美術館、水上劇場、山頂教堂、山畔禪苑、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空間,以及茶室、咖啡廳、餐廳、兒童公社等休閑空間,并保留一個區域打造為老房子博物館。
總體設計理念:保護與再生相結合。在保留原街巷院落肌理、舊建筑、樹木的基礎上,在其間大膽介入了新元素。老房子坍塌留下來的暖黃色老石頭,配合新型混凝土和耐候鋼板一起使用,新舊材料的交織,不僅保有材料的原真性,也寓意著建筑的新生。


于細微處,栽植野草,保留鄉土自然的野性,于空間和建筑,則運用現代建筑語匯貫穿其中,讓景觀上新老交錯,呈現出一種現代和原始共存的和諧畫面。
老村營造理念:變設計為營造,設計師駐場設計,并參與到具體的建造過程中,稱作“回家設計”。在建造的過程中與工匠緊密結合,將工匠的技藝反饋到設計中。長期的駐場營造,也使設計工作與自然生活融合為一體。一期歷時三年,完成了村落入口、藝術家工作室一巷、民宿接待中心、素顏餐廳和老院子民宿。


老院子民宿總體思路是保留與再利用,采用新舊對比以及運用鄉村記憶材料的方式,保留老房子、保留院墻、保留樹木和街巷肌理。
兩排老房子一共五套,在每個院子里增加廂房作為民宿,老屋改為茶室。分別有水泥預制小屋、水刷石小屋、夯土小屋、鋼板小屋以及鏡面小屋。
鳳凰措的探索,不僅在于以一個整體村落為對象,對整體聚落、景觀、建筑以及室內進行一體化設計與營造,更在于現場一線的在地設計與營造。(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