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龍泉自古人文昌盛,它因“青瓷之都、寶劍之邦”而聲名在外,又因江南之巔、綠水青山而備受游人青睞。
近年來,龍泉市把旅游業作為第一戰略支柱產業,圍繞生態、青瓷、寶劍三張“金名片”,一方面大力推進青瓷小鎮、寶劍小鎮、大窯龍泉窯遺址公園等項目建設,一方面積極策劃活動,培育豐富多元的旅游產品,更通過農旅融合、文旅融合、體旅融合等方式,將龍泉特色資源轉化為可分享的旅游資源,從而實現富民惠民。
旅游市場旺不旺?一組數據最有說服力!今年1~9月份,龍泉接待游客646.8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9.0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22.27%和46.78%,來到龍泉的游客人均花費同比增長了20.04%。
“我們把縣域3059平方公里作為一個大花園來打造,集中精力培育新引擎,做好生態+旅游+文化的文章。”龍泉市委主要領導說,龍泉正不斷把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龍泉倡導“旅游發展共同體”
12月2日,大窯龍泉窯遺址成功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龍泉全域旅游再添金字招牌。放眼未來,龍泉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高品質全域旅游道路步履堅定。
近年來,龍泉一方面把市域3059平方公里作為一個“大花園”來謀劃,深度挖掘歷史人文底蘊,以景區的標準、花園的品質、文化的融入,統籌聯創“美麗市區+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美麗山川+美麗田園+美麗公路”,打造“村在景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花中”的花園美景,打造串珠成鏈的美麗城鄉風景線、經濟線。
另一方面,以“鄉村大花園”創建為目標,緊扣“三美融合、主客共享”的主題,全力推進青瓷小鎮、寶劍小鎮、氧吧長壽小鎮、越野小鎮等一批富有文化內涵的特色小鎮建設,完成寶溪景區創4A工作,打造了住龍鎮住溪村、小梅鎮黃南村等一批A級景區村。縱深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重視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打造有故事的小鎮、有記憶的街區、有鄉愁的村莊。
同時,加強區域旅游資源整合與精品線路設計,積極申報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突出核心景區建設,深度推進農旅、文旅、體旅融合發展,注重精耕細作,深入打造文化旅游體驗產品,以高品質旅游留住游客腳步,推動旅游從觀光游向深度游、假日游向常態游、過路游向過夜游、單景游向全域游的“四大”轉變。以全域旅游推動生態服務業提速,建設綠色生態型服務業強縣(市)。
內練武功,外強吆喝。全力拓展旅游市場,龍泉還積極順應“互聯網+”大趨勢,完善提升智慧旅游平臺,打造集宣傳營銷、旅游攻略、電子商務為一體的“龍泉站”,全面構建網上龍泉旅游集散中心,讓游客能夠“一站(網)游龍泉”。
著力提升旅游品質。龍泉堅持企業幫扶和市場管理“兩手抓”。一方面,深入實施旅游標準化、特色化工作,建立高效的旅游投訴處置機制,強化旅游人才培養和提升,全面提升龍泉旅游行業水平和服務質量。一方面堅持外引內聯,以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貼心的服務,扶持做大做強一批涉旅行業領軍企業。
全力凝聚旅游發展合力。龍泉以“招游引客”為抓手,協同各鄉鎮(街道)積極打造人氣景區(景點)、文化旅游產品,推動市內外游客到當地景點、民宿及特色旅游點消費,集聚旅游人氣,打響“江浙之巔劍瓷龍泉”旅游核心品牌,同時也增加了村民收入,今年前三季度,龍泉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1元,同比增長10.1%,農村收入增幅連續三個季度位居麗水第一位。
此外,當地還以“生態+”“文化+”“旅游+”等創新實踐,推動各行各業都成為旅游環境的建設者、旅游產品的生產者和旅游服務的提供者,積極構建“人人參與,主客共享”的開放、共享機制,爭當綠色崛起實踐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