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身廣場、藝術牌坊、景觀水塘、涼亭、新民居……12月27日,在元氏縣東張鄉北巖村,一路走,一路看,如同徜徉在幽靜的公園里。帶著孫子在廣場上溜達的智書潮樂呵呵地說:“村里的生活環境煥然一新,大家的心情變得舒暢多了,真是想也想不到會享受到這么好的生活條件!”
作為一個擁有4216人的大村,北巖村實現了連續30余年無上訪事件、無刑事案件,保持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如今,這個集“美貌”與“文明”于一身的小村莊,在省、市、縣文明辦推薦下被評為了2017年度全國文明村。
清新靚麗的村莊,映襯著和諧美麗的田園風光;洋溢著幸福的笑臉,老百姓爭先恐后地講述甜美動人的故事……
“灰瓦白墻綠樹繞,家家門口路燈照,街巷整潔環境美,健身娛樂有廣場,圖書室里人氣旺……”北巖村老百姓的話語里,描繪的是美麗鄉村建設給大家帶來的“甜蜜果實”。
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北巖村將改造農村面貌的“十二個專項行動”工程與“鄉風文明大行動”有機結合,全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新農村。干凈整潔的環境面貌,是文明的“外在美”。亂丟垃圾、亂貼廣告、亂吐痰、亂搭亂建等不文明現象,一直是北巖村管理的“頑疾”。為此,北巖村從治理環境“頑疾”入手,全面開展全村環境綜合整治。在硬化道路、綠化村莊、民居改造等工程上突破,不斷為群眾幸福加碼,更有那奪人眼球的“身邊明星榜”,別具匠心的“文明長廊”等,給美麗的小鄉村平添了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為文明鄉風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北巖村,輕拂著陣陣文明新風,一面面文化墻繪制精美,“婚喪新風進萬家,移風易俗靠大家”等移風易俗標語隨處可見,小廣場的醒目位置還張貼著村規民約,對紅白喜事的操辦、村莊環境治理等作出了明確規范約束。
“婚喪嫁娶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咱村理事會本著為村民省錢,專門制定了紅白事操辦標準,杜絕鋪張浪費,既熱鬧又不浪費。”村民智雙林介紹說。智雙林口中的理事會,是該村為了遏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重殮厚葬等不良風氣,村黨支部、村委會在2010年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同時,投資60多萬元建起了婚宴大廳,圓桌、椅子、鍋碗瓢盆,凡是過紅事用的東西樣樣都有,供村民在辦理婚事中免費使用。
該村黨支部書記智永申介紹,自從“紅白理事會”成立以來,雖然遭到了一些抵觸,但是總體進展順利,使得村內鄉風習俗大為改觀,村民們以往的攀比心理大幅改變,務實從簡的新風尚已在該村內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