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昔日重點扶貧村一躍成為“全國文明村”,步入生態發展快車道
“多孝敬老人,其實也是給兒子樹立榜樣……一代傳一代,就會越來越好。”在廣州從化蓮麻村,樸實的農村婦女羅水妹,孝敬公婆如親生父母,難能可貴的是十八年如一日,“中國好兒媳”的故事在當地成為佳話。2017年11月,蓮麻村頻傳喜訊,先后榮獲“廣東省文明村”和“全國文明村”稱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更有一方風情。在蓮麻特色小鎮,今年國慶假期接待游客逾6萬人次。12月28日至明年1月1日,為期5天的廣州從化國際美食節在小鎮拉開帷幕,也為節假日出游的城里人打造獨具風情的鄉村嘉年華。地處廣州最北、偏居一隅的蓮麻村,兩年內從默默無聞的山村一躍成為“全國文明村”,從昔日的重點扶貧村變成爆紅的“蓮麻小鎮”。對于陌生的游人,這些都像謎一樣。近日,新快報記者實地探訪蓮麻村,揭開小鎮華麗轉身背后的幸福謎底。
培育文化農家,特色小鎮折射大文明
“老公為了養家經常在外面跑,我就在家照顧老人。”家住蓮麻村中二社的羅水妹,結婚以后不但包干了家里的農活,而且主動擔起了贍養公婆的重任。有一次,婆婆患病須送院治療,她陪著老人進醫院。同時,她還要兼顧家里的公公以及地里的農活。
在90多歲的公公眼中,羅水妹比親生女兒還親。數年前,公公臥榻病床,情況不太樂觀。她卻沒有放棄,奇跡般幫助老人從癱瘓不醒到逐漸恢復意識進食。“多孝敬老人,其實也是給兒子樹立榜樣。”當孩子要到呂田鎮中心小學就讀時,羅水妹為了照顧老人,將孩子送到離學校近的親戚家寄居。2016年9月,孝老愛親的羅水妹入選“廣州好人”。“對待父母老人,用心做就可以了。孩子看在眼里,一代傳一代,就會越來越好。”今年11月,蓮麻村獲得“廣東省文明村”榮譽稱號,繼而獲得“全國文明村”殊榮。蓮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鄭強表示,以文明鄉風培育為重心,開展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好學生等群眾性創建活動,村風民風明顯提升。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村史館、鄉賢館、家風館建設,特別是在村民的精神文明素養以及村環境的建設改造方面再上層樓,實現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雙豐收。
近年來,從化在全區和特色小鎮開展“文化農家·文明小鎮”系列活動,通過文化進農家、美農家、富農家,培育文化型農民家庭,形成農村文化繁榮發展的持續源動力,提升特色小鎮所在村及周邊村的文化內涵和文明水平。組建志愿者隊伍,深入蓮麻村等農村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教青少年兒童學習書法、舞蹈、樂器,提高文藝素養,和城里的同齡人在同一起跑線上成長,教村民寫對聯、跳廣場舞,陶冶情操,既“送文化”又“種文化”,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同時,舉辦“文化農家·文明小鎮”志愿服務活動暨鄉村旅游誠信守法經營專題培訓班,組織商戶訂立誠信公約,并加大執法力度,村民自治組織建立失信懲戒機制,督促和引導特色小鎮商戶誠信經營,讓守信者處處受益,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誠信經營、禮貌待客、文明旅游在特色小鎮蔚然成風。
推廣“仁里集”,共建共治美麗宜居鄉村
“向團隊了解了一些農保方面的政策,同時,求助團隊人員幫其代辦代交申請表到農保辦。”從潘安娜拿出的一本“民情日志”,新快報記者見到了由黨員干部組成的“團隊成員”記錄的民情。對村民求助的處理結果顯示,村民資料將交到村委并及時上交相關部門。
“黨員干部要到群眾中去,點對點、一對一,精準開展工作。”她說,蓮麻村現有1個黨支部、5個黨小組,黨員58人。截至目前,已完成核心區169戶一戶一冊檔案資料整理和黨群聯系卡制作工作,已落實全村403戶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工作,并編印干部聯系群眾網格圖,基本實現“家家在網中,戶戶見干部”的鄉村治理新格局。記者也在村委會議室發現,墻上掛著《蓮麻村大抓黨支部建設和基層治理行動作戰圖》等“作戰圖”。黨員干部的帶頭示范作用,也調動發揮了村民的主人翁精神。“創建文明蓮麻,營造良好環境,需要村民參與共建。”她說,村民們不但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而且主動配合推進住宅外立面整飭和村社道路修建等工作,打造更干凈更整潔的農家庭院和鄉村“顏值”。蓮麻村還成立了一支婦女巾幗服務隊,積極參與蓮麻小鎮公共事務管理。2016年,蓮麻村成功入選廣州市第三批市級美麗鄉村,被評為“廣州市名村”。2017年,蓮麻村榮獲住建部第四批“國家美麗宜居村莊示范”稱號,還被評為“全國環境整治示范村”。
新快報記者還注意到,自2016年以來,蓮麻村委依托村民法治議事大廳和“仁里集”基層治理智能云平臺(下稱“仁里集”云平臺),有效推動了蓮麻村的基層民主治理。潘安娜說,“村內的公共事務都會充分征求村民意見,凝聚群眾共識,促進形成了一批約束有力的鄉規民約。”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蓮麻村在全區率先推出的“仁里集”云平臺,采取“村民議事網上醞釀、通知公告網上發布、公共服務網上受理、村務信息網上公開、鄰里互動網上交流”等多種方式,“村民要辦事或者咨詢,一般會在24小時內回復。”截至目前,已在平臺上注冊的用戶超過1400人。在蓮麻村衛生站,南醫大第五附屬醫院也將醫療技術及服務延伸下沉到村,解決了村民以往看病難的問題。
搭上共享快車道,村民在家門口創業致富
蓮麻創建“文明村”,同時也有力促進了蓮麻特色小鎮的建設和以鄉村文化為底蘊的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蓮麻小鎮迎客逾6萬人次。12月28日至明年1月1日,以“品從化美食,享蓮麻美麗小鎮風采”為主題的國際美食節在蓮麻小鎮舉行,為元旦出游的城里人提供地道而豐富的從化鄉村美食。游客還能欣賞體驗醒獅表演、大鍋菜試吃、“頭酒王”及“芥菜王”評選等精彩活動。
特色商業街、十里畫廊綠道、蓮麻花海……風景如畫的明星小鎮,淳樸熱情的村民,都讓小鎮游客倍感新鮮和親切。誰又想得到,有廣州北部第一村之稱的蓮麻村,面積約4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90%,全村僅403戶1452人,一度曾被列為市、區重點扶貧村。直到2016年從化區開始創建特色小鎮,蓮麻村步入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發展的快車道,村民也從中嘗到了甜頭。潘安娜介紹,目前,引導村民開辦的特色民宿達到21家(含正在裝修8家),加上酒坊、酒鋪、酒館,炒茶,豆腐花和豆腐,涼粉,養蜂等特色作坊和項目,已帶動近80戶村民在家門口自主創業創收致富。與此同時,通過引進符合小鎮發展戰略的相關產業,為村民源源不斷地提供就業增收的工作崗位。另外,通過引導村內土地林地流轉和住宅租賃等措施,有效盤活了近3000平方米閑置失修、具有傳統民族特色的泥磚房,實現穩定可預期的資產性收入逾400萬元。
據統計,2016年蓮麻村人均收入突破2萬元,同比增長49.4%。預計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可達到3萬元。“文明無止境,創建不停步。”潘安娜表示,蓮麻村將圍繞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在鞏固“全國文明村”創建成果的基礎上,堅定不移地走“特色小鎮”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