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傳統中所說的“鬼神”與佛教經典所說的“鬼神”原是兩個概念,不可混為一談;再進一層分析,佛教六道中的“餓鬼”與民間俗稱的“惡鬼”也不可以混淆,具體所指并不一樣。對一般人來說,哪有那么容易見鬼?
佛經中說鬼有兩個特點:一是乞求;二是多畏。第一乞求者:鬼的處境很艱難,他們本身并不從事生產,其生活來源全靠四處乞求的方式而得以聊生。鬼的另一特點是多畏,平常我們總以為鬼非常可怕,因此一想到鬼那青面獠牙的形象、張牙舞爪的情形,我們就會毛骨悚然。人們卻不知道鬼更怕人,平常我們會聽到形容鬼的兩個成語,一是鬼鬼祟祟,一是心懷鬼胎,這說明鬼也非常怕我們。通常人看不到鬼,而鬼卻看得見人,它們一看到我們就嚇得趕緊躲藏起來,待我們走過以后才敢出來,因此我們根本不必怕鬼。
平常我們生活在陽處,而鬼則躲在暗處,我們身上有陽剛之氣,而鬼身上卻是陰森之氣,相比之下我們的處境要勝過他們百倍千倍,總之鬼是很可憐的。因此,佛教里也很重視超度鬼類眾生,寺廟里經常舉行一些施食法會,招請十方孤魂野鬼都來參加,希望能以法力超度它們,令能離苦得樂、脫離鬼身、投生人道,就算未獲法益,也可飽食一餐,解決一時饑渴之苦。
鬼道眾生與傍生一樣,遍布于世界各個角落,海、陸、空到處都有,同樣與我們人生活在一個地平面上。然而為什么他們看得見我們,而我們卻看不見它們?這是因為鬼道眾生的業力與我們不同,鬼的身體是由輕微的地水火風四大組成,就如空中非常淡薄的云氣一樣,他們的存在對我們而言既看不見又摸不著,所以我們一般見不到鬼,就算偶爾見到也只不過是一閃影子而過,一晃就不見了,所以人們對鬼的認識才會半信半疑,都不敢肯定他們的存在。
鬼道眾生與人的世界一樣,也存在著福德因緣的差別,其中有富貴鬼、威德鬼、不窮不富的鬼、貧窮落魄的鬼等,什么是富貴具威德的鬼?是指平常我們所說的神,依中國傳統觀念認為死而正直為神,是說一個人在世間上正直且有德行,死后就能成為神。
神也是屬于鬼道眾生,換句話說神也是鬼,只不過它比一般的鬼要有富貴、有威德。不窮不富的鬼:是前生修福不多,但罪業也不是很重,他們雖然不能像前面的神那么奢華享受,但也能得到一般的住處及食物,日子過得還可以。貧窮鬼:是指漂泊在荒外的孤魂野鬼,他們無衣、無食、無歸、無宿,日子過得特別艱難。
濟群法師:1984年畢業于中國佛學院,隨后至福建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參學任教。多年來,教書育人,學修并重,為溈仰宗第十代傳人。現任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并受聘為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廈門大學宗教研究所高級顧問、客座教授。長期從事唯識、戒律的研究及講授。
濟群法師:1984年畢業于中國佛學院,隨后至福建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參學任教。多年來,教書育人,學修并重,為溈仰宗第十代傳人。現任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并受聘為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廈門大學宗教研究所高級顧問、客座教授。長期從事唯識、戒律的研究及講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