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作為市級特色小鎮,北碚區金刀峽鎮進一步搶抓發展機遇,利用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探尋了一條“旅城結合、旅農融合、旅業互動”的融合發展之路。
(一)
貫徹新發展理念 以繡花功夫修好規劃
相當長一段時間,金刀峽鎮都在埋頭做一件事:對金刀峽鎮的總體規劃進行修訂。
緣何將精力耗費在一件看不到明顯效果的事情上?對此,該鎮相關負責人有自己的見解:要本著對這方山水和這方百姓負責的態度,結合金刀峽的實際,量體裁衣,修好規劃,真正護好金刀峽的綠水青山,福澤后人。
新時代要有新要求。金刀峽鎮結合自身發展,原有的總規顯然已經無法適用:一面是自身發展面臨轉型,鎮內礦產企業已全部關停,城鎮發展動力由原來的二產拉動逐步轉向為以生態環境友好型的新的城鎮發展模式;一面是對外交通條件明顯改善,渝廣高速、云漢大道一期的建成使用,三環高速在建和云漢大道二期延伸至金刀峽鎮的未來規劃,金刀峽鎮對外交通聯系將更加緊密。加之金刀峽鎮獲評市級特色小鎮,又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區域影響力正在顯著增強,為金刀峽旅游發展提供了核心支撐。與之相對應,金刀峽鎮的教育、醫療及交通基礎設施仍較為滯后,也急需通過規劃修編進行重新布局和完善。
為此,該鎮黨委、政府邀請國內知名城市規劃設計單位對總體規劃進行全面調整修訂,力求以繡花的功夫,高水平編制新的規劃。按照北碚區“一區三地”發展戰略定位,著力發展休閑度假、體驗觀光產業,打造效益農業典范、魅力人文古鎮、休閑度假勝地,建設市級全域旅游發展示范鎮、市級山水人文特色小鎮,努力繪就金刀峽生態度假區美好藍圖,讓金刀峽鎮脫胎換骨。

(二)
做好綠水青山大文章 打造休閑旅游目的地
“城鎮綠樹成蔭,田間花果飄香,林中大樹聳立。藍天白云下,河水清澈、滿山含翠、生機盎然。”這是走進金刀峽鎮游客們的真實感受。
近年來,金刀峽以創建特色旅游小鎮為載體,做好綠水青山大文章。加強森林管護,使全鎮森林面積超過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8%;積極推進河長制管理,加大轄區河流治污力度,清澈的溪水讓人流連忘返。金刀峽鎮自然生態、基礎設施的改變,也吸引了眾多農業、旅游企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個年年有節、季季有果、月月有花、天天有人的休閑度假目的地初步形成。
山上,自然生態度假區域,金刀峽景區早已成為北碚旅游的一張名片,金刀嶺、金嶺地、幫盛等特色休閑度假產業開局良好。
山中,都市農業觀光體驗區,常年種植綠色蔬菜5000余畝,栽種櫻桃、豬腰棗、藍莓、核桃等經果林3000余畝,培育無公害農產品45個、綠色農產品40個。特別是葡萄產業,年均產量10余萬斤。
山下,古鎮文化觀光體驗區,僅2016年就接待中外游客4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000萬元。偏巖古鎮消夏文化藝術節、金刀峽帳篷音樂文化節、金刀峽溪降挑戰賽、金刀峽果蔬采摘季等一個個低碳節慶旅游活動聲名鵲起,吸引了國內外八方游客,受到廣泛好評。在拉動游客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農家樂及土特產的發展,金刀峽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超過15%。
(三)
民生為本 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
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金刀峽鎮抓住產業融合發展的機遇,以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為抓手,結合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道路、通車、危房改造等民生實事,一件接著一件辦,件件落到實處。
近年來,金刀峽鎮在區委、區政府、區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資金上億元,修建旅游道路15.8公里、村級道路40余公里、人行便道120余公里,鄉村道路通達率超過98%;打通了到合川、渝北、華鎣的旅游出境通道,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同時還修建旅游停車場,停車位已達600輛以上。加之北碚區近期率先在全市開通二環外公交,公交車已可直達金刀峽場鎮和金刀峽旅游景區。既方便旅客到達金刀峽旅游,也使當地群眾僅花4元就可到北碚中心城區,初步緩解了該鎮隨著休閑旅游快速發展,在旅游高峰時期交通擁堵、停車難、乘車難、接待能力不足等問題。
金刀峽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但居民住房存在危房。該鎮策劃包裝了特色小鎮建設項目,擬對古鎮核心區進行環境綜合整治,以改善危房現狀,使千年古鎮重煥生機。在農村群眾住房上,該鎮積極爭取危房改造、扶貧專項經費維修改造農村房屋500余棟;同時將綠色化、節能化理念融入村莊建設管理,集中整治垃圾、污水,開展廁所革命,切實改善村容村貌。
一系列的舉措正悄然改變著金刀峽的面貌,聯合國環境規劃——中國區環境規劃優秀示范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綠色名鎮、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鎮、中國鄉鎮投資潛力500強、重慶市生態鎮、重慶森林旅游之鄉等榮譽接踵而至。
金刀峽,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宜居宜業宜游的大美鄉村正悄然崛起;一座公共服務完善、交通四通八達、風景秀美無比的特色小鎮正呼之欲出。
到金刀峽,尋找夢中的香格里拉。(文/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