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史鎮位于云南省鳳慶縣東北部,地處瀾滄江、黑惠江兩江之間,居住著漢、彝、白、苗、壯、傣等12個民族。這里是古代通往緬甸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在鎮中,至今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寬,由東向西把古鎮一分為二。
魯史鎮從明萬歷二十六年(1589年)設司開辟街場,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由于其過往人流復雜,多民族信仰、習俗、文化的共融,逐步形成了當地豐富多彩的民間傳統文化和飲食文化。至今仍保留著火把節、龍燈、花燈等傳統節日,吹奏類、打擊類、弦樂類等民間樂器,趕馬調、山野小曲、打歌等原生態文化。

在魯史鎮附近,山上奇峰秀美,古樹參天,杜鵑、桂花、古茶樹群星羅棋布;村落和田間是一片片核桃林;瀾滄江百里長湖清澈無比……飲甘泉、聞鳥鳴、嗅花香,聽牧童高歌、觀姑娘采茶……成為每個來魯史鎮游玩人的必然選項。
臨滄市鳳慶縣魯史鎮黨委書記楊紹宏告訴記者,魯史鎮發展得益于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秉賦,也與當地“加強保護,適度開發”的理念密不可分。
據悉,魯史鎮的開發始終堅持科學合理、梯度發展,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村莊、不同民俗、不同經濟條件,按照“宜新則新、宜改則改”的原則,新建和加固改造了10個特色村莊,按“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戶一方案”的要求,改造了先鋒自然村、金馬自然村、水源自然村等傳統村落,在一定區域內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


同時,政府還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采取土地入股、PPP模式、社會參與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吸引人、財、物的集聚。如今,江畔以堅果、咖啡、甜橙為主的綠色經濟帶逐步形成,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服務設施也不斷完善。
“幾年的探索讓我們對鄉村振興的路徑也有一些體會。”楊紹宏說,“首先要吃透上情、掌握下情,科學定位發展目標;其次通過高位推進,整合資源;因地制宜,抓出特色;并在政府主導下,多措并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