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人類從出生、青少年、中年再到老年一樣,任何行業都有自己的階段和周期,鄉村建設也一樣。經過數年的大跨步之后,我們可以預判,2018年起,中國的鄉村建設將進入下半場。
2、在鄉村建設的上半場,政府和資本關注的重點在于硬件的改善與品質的提升。但到了下半場,鄉建發展趨勢和競爭核心,將從外觀改善轉為內在支撐,從旅游要素轉向產業要素。上半場完成硬件改善的鄉村,誰能在下半場實現產業崛起或復興,誰才能笑到最后。換言之,那些徒有外表光鮮的鄉村將再次沒落。

3、鄉建的上半場,是建筑的鄉建、田園的鄉建、環境的鄉建、旅游的鄉建,那么鄉建的下半場,則是人的鄉建、組織的鄉建、社區的鄉建。鄉村建設的核心,不是按照城市來打造鄉村,而是現代語境下對鄉村秩序的重塑,對村民價值觀的引導。鄉建下半場的走向,取決于全社會人、財、物的參與,及政府的內涵把控。
4、鄉建上半場的主角,是政府和資本。鄉建下半場的主角,將是新鄉賢。他們熱愛鄉村,愿意以鄉村為家;他們有著大城市的生活閱歷,更懂得城里人的消費趨勢和潮流;他們愿意像對待自己家一樣,和當地村民一起改造鄉村。如果說政府和資本給鄉村帶來了美麗,他們帶來的則是日以復加的溫度和氣質。
5、鄉建的上半場,是傳統文化的挖掘,鄉建設的下半場,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融合。傳統文化的關鍵詞將變成:創新、融合、體驗。一方面傳統文化元素不再追求原汁原味,而更多將以“概念化、抽象化”形式融入到現代時尚設計中;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將不再是展示,而將作為一種場景式體驗活動,或者加以實用化重塑,形成有生命力和商業價值的強大IP。

6、鄉建的上半場,動力和方向是尋找鄉村情懷、田園夢想、兒時記憶。但是鄉建的下半場,乃至未來鄉村的歸宿,不再是為情懷而生,而只做為一種可以和城市生活隨時切換的生活方式。不管你是否在鄉村成長,是否有鄉村記憶,它都可以為你提供一種全新的自然時尚生活空間。當你累了、倦了,需要的不再是紅牛,而是開車到鄉下。
7、置于整個大鄉村中的莊園,將是城市與鄉村的紐帶。它不如鄉村純粹,但比鄉村近水樓臺;它不如鄉村基礎好,但一張白紙更好潑墨;它不如鄉村有依托,但也更容易天馬行空。莊園是一個新物種,但不是一個獨立業態,鄉村建設已進入下半場,莊園的未來和趨勢也該昭然若揭。
8、莊園快速發展中,老將死于趨勢,新兵亡于常識。當一些新莊主攜帶新思維、新理念、新技術、新工具呼嘯而來的時候,不少老莊主仍在步履蹣跚地把農產品品質奉若神明。當老莊主苦口婆心講述自己走過的大坑時,臺下的小兵自命不凡地嗤之以鼻:那是你太笨,我絕不會掉坑里。

9、莊園的發展史,是一部史詩級的好萊塢大片。你從沒見過一個如此大的風口下,前赴后繼倒下的大兵小將如此之眾。2018,莊園仍將處于上下半場的混沌和過渡期。2018,我們可以日漸清晰地看到莊園趨勢,但又不敢說下半場已經來臨。還有太多莊主停留在“敦刻爾克”,在炮火的煎熬中,等待通往下半場的"擺渡人"。
10、圣者渡人,強者自救。在通往下半場的路上,我們希望莊主們不拼規劃,拼策劃;不拼資金,拼玩法;不拼面積、拼主題;不拼項目,拼內容;不拼資源、拼休閑;不拼能力,拼格局;不拼單打,拼整合……
作者:徐一刀(參見莊主·休閑莊園頂層設計研究院/首席架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