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鄉村的關鍵,是找準制約鄉村振興的主要障礙。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也深刻揭示了供需不平衡、發展不充分正是鄉村落后的主要根源。
從農業供給側看,農產品普遍銷路不暢,有產品無市場,農民棄農進城;從需求側看,消費者普遍買不到安全食品,有需求無供給,大量依賴進口。
由于農產品供需不平衡,造成生產者收入越來越低,農業越來越落后。由于農業落后,使得以農業為基礎的鄉村二三產業無法發育,鄉村和小城鎮產業空心、人員外流,大城市擁擠不堪、一房難求,又造成城鄉住房供需不平衡、城鄉產業不平衡、城鄉公共服務不平衡。

由于城鄉發展不平衡,造成城鄉居民消費能力不足,農村的土地、房屋、旅游、文化等資源被閑置,鄉村發展嚴重不充分,社會全要素生產力下降,社會整體運行成本上升。而這一切都源于農產品供需不平衡。
造成農產品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農業生產、流通、消費三大環節中,生產者和消費者過于分散、弱小,雙方均無法信息對稱,無法直接對接,無法決定價格,雙方只能做出理性但錯誤的選擇:生產者只能用一切降低成本的方式生產,產品必然不安全,自然更沒有市場;消費者只能選擇價格更低的產品,流通商只能打價格戰,造成惡性循壞。
解決農產品供需不平衡,必須把生產、流通和消費有序組織起來,形成供需雙方信息透明、良性互動的生態系統。通過農產品供需平衡,帶動二三產業發展,吸引人才、消費回流鄉村,充分激活鄉村沉淀資源,實現城鄉住房供需平衡、城鄉產業平衡、城鄉公共服務平衡,實現鄉村振興目標。
因此,鄉村振興的根本路徑就是:以生產要素的組織化為核心改變生產方式,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產消互動為核心改變消費、生活方式,推動供需生態平衡。
基本方略有以下幾點
一、是形成鄉村振興合力,培養新農人隊伍。
以新發展理念為核心,創新鄉村振興理念,達成鄉村振興共識,各級政府和全社會形成鄉村振興合力。以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三農人才為核心,壯大新農人隊伍,以各類產業平臺、文化平臺、消費平臺、教育平臺,使所有利益相關者都成為新農人。
二、是改變農業生產方式,創新社會化服務。
實現生產過程全程托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證品質,實現分散模式下農業生產集約化、現代化、標準化、智慧化,解決農民后顧之憂、居民食安之虞、國家糧安之慮。
三、是改變農產品流通方式,促使產消良性互動。
創新加工、流通、消費模式。組織農產品加工業下鄉,以組織化加工對接組織化生產;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流通效率、實現數據覆蓋,讓流通組織化、智慧化、透明化;強化區域品牌建設,提高鄉村產品組織化程度,減少惡性競爭;充分發揮社群組織作用,開辟直接進社區通道和訂制化消費模式,形成產地與銷地、生產者與消費者良性互動生態圈;改變消費觀念,提倡食在當地、食在當季理念,倡導簡約、健康、自然生活方式,鼓勵為良心產品買單。
四、是創建城鄉互動載體,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以農民合作社為主體,激活鄉村沉淀資源,培育當地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打造生態農業、休閑農業、鄉村建設相融合的田園綜合體,逐步形成保留田園風光的鄉村小城鎮,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為城鄉互動、資源下鄉、城鄉平衡創造條件。
五是打造鄉村新生活模式,培養新生活價值觀。
以親情、鄉情、鄰里關系為核心形成融洽的鄉鄰關系,以新鄉賢引領、宗族管理、社群自治為核心形成有效的鄉村治理,以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和諧共生為核心形成創新的鄉鄰文化,使鄉村成為有靈魂的生態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