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的實施策略和落地方法
(一)打造區域鄉村振興孵化器。
鄉村振興孵化器是政府、企業、農民的共識平臺,是產業、產品、資源、主體的組織平臺,是供需互動的交易平臺,也是鄉村文化創意平臺,更是綜合服務和孵化平臺,是凝聚鄉村振興合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
(二)落地農事服務中心。
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打造一站式、全托管生產服務中心,真正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
(三)落地加工物流產業園。
組織加工、分類倉儲、智慧物流、定制交易,成為連接供需的高效樞紐。
(四)實施品牌鄉村工程。
統一區域品牌形象,強化品牌組織,形成品牌體系,保護知識產權,避免惡性競爭,逐步將農特產品、文化產品、旅游產品也納入其中。
(五)構建社群新零售網絡。
創新社群組織化方式,形成以社區為中心的新消費場景,打造生產端到消費端直接互動的渠道,打通農產品從鄉村到城鎮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費人群從城鎮到鄉村的向下通道。
(六)大力發展田園綜合體。
按照土地現狀不變、生態風貌不變、農民主體地位不變的“三個不變”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資源內生、產融聯結合這“四項原則”,導入生態農業、旅游體驗、健康養生、文化教育、當地特色這“五類產業”,挖掘當地資源,延伸公共服務,在美麗鄉村建設基礎上,實現農民就地城鎮化,保證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
(七)創建有靈魂的特色小鎮。
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達到人與內心、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人文生態、生產生態、生活生態、環境生態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結合,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繁榮鄉村。
(八)搭建智慧鄉村和綠色金融平臺。
以鄉村大數據為基礎,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區塊鏈等手段,緊緊圍繞鄉村產業和鄉村生活,實現智慧鄉村鏈接智慧城市。以普惠和公益理念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大力弘揚綠色金融、生態金融、共生金融理念,實現金融服務對鄉村產業、鄉村生活全覆蓋。